李某某、劉某某等都是名校女大學畢業生,為開上跑車,在攀比、虛榮心理作祟下,誤入“外圍圈”,當起“外圍女”。經過專業公司的包裝,將自己打造成“明星”,動輒一夜收取“客人”數萬甚至10多萬元的嫖資,泰州籍男子邱某就是她們的“客人”之一,短短半年就花去嫖資280萬元。(中國網 2016年1月7日)
隨著一大批標題以“女大學生”的負面新聞的出現,“女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貶義詞。“女大學生”一詞也成為嘩眾取寵的媒體的犧牲品,成為黃色新聞的犧牲品。
正青春的年齡,名牌大學,這么好的條件,本是畢業后靠自己雙手創造價值的時候,本本分分的找份工作或者創業,前途不可限量。本身家庭條件也不差,為開上跑車,淪為外圍女不禁讓人唏噓。現在的女大學生是怎么了,為了物質去出賣身體,失去尊嚴,真的值得嗎。這不禁讓我們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么多大學生淪為外圍女。
筆者認為,扭曲的金錢觀和道德觀,就業壓力大,同時缺乏應有的法律意識,是女大學生誤入歧途的重要原因。首先,好多高校特別是大專院校里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相對薄弱,思想教育課淪為擺設。把確定學生的好壞都放在了“績”上,而“德”只限于書本上。高校里的老師大多只在上課時間出現,即便是班主任一個學期也難得見到幾次,和學生缺乏溝通,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其次,家庭教育也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言行舉止嚴重影響著孩子的思想觀念。現在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要什么給什么,不懂得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使孩子形成了攀比、虛榮的心理。不禁讓我想起這樣一件事,說一個家長因為素顏騎電動車去接上幼兒園的女兒,被其女兒說成是保姆,小孩子竟然有如此強烈的虛榮心。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是不可或缺的。
要解決“外圍女”的問題,需從多方面入手。高校應“軟硬兼施”,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聘用有資格的心理咨詢師。同時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改變只管上課灌輸、下課放任自流的局面。重視思想道德課,摒棄只重視知識,不重視品德培養的教育方式。對教師的考核應把與學生溝通交流,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工作作為重要指標,與績效工資掛鉤。
家庭要時刻關心孩子的心理,和在外上學的孩子要經常溝通,發現問題要時刻與學校取得聯系,雙管齊下,防止孩子走偏路。同時女大學生自己也應提高法律意識,既要注重基本法律知識的學習,又要和實際案例相結合,培養自己法律意識。多看一些名人傳記,感受他們精神,多向他們學習 。
大學生是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業人才,代表著最先進的流行文化。大學生代表年輕有活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學校和家庭要時刻關注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的思想變化,勿讓“外圍女”成為“女大學生”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