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替課,能夠對付各種刁鉆老師,每一大節20多元,質量保證不議價。”大學逃課屢見不鮮,但日前記者發現,隨著“逃課市場”的壯大,在課堂上替“雇主”喊一次“到”就可以輕松賺到幾十元錢!由于一些高校采取學分制管理,學生的學業成績,大多是終結性考核與日常性考評的分數累加,因而平時的課時考勤直接關乎學生的學業成績。正因如此,高校如今悄然興起“替課族”。有償替課現象悄然成風,有的學生一個月賺2000多元。
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動機,這種以“有償替課”方式來“逃課”的做法,是一種非常不應該不可取的錯誤行為。往輕了說,它是一種欺騙學校、欺騙老師的不誠信行為,而往重了說,這種“有償替課”,與此前人們熟悉的“替考”現象,其實并沒有什么本質區別,實質都是一種作弊行為。
不過深入探究一下“有償替課”現象的成因、根源,又應該看到,這種現象之所以會在我國高校滋生,以至于“悄然成風”,板子恐怕并不能都打到學生身上。因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無論是在廣州還是全國其他地方的高校,那些被大學生選擇以“有償替課”方式逃課的課程,主要都是一些不受學生待見的公共課程。據媒體報道,“英語、語文、計算機基礎等公共課成為替課的重災區,在專業課方面,找人替課的情況則相對比較少見” “找人替課的課程大多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業指導課等公共課”。而眾所周知,長期以來,大學公共課程,一直都顯得不怎么“受待見”,不僅學生缺乏興趣,甚至一些授課老師同樣也缺乏熱情。
就此而言,高校“有償替課”成風,不僅是學生“學風”問題,同時也是“教風”或教育能力和水平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目前我國高校一些公共課在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許多亟待改進的明顯問題。因此,要想真正徹底改變“有償替課”成風這樣的“逃課”現象,不能只簡單責備大學生、僅僅盯著考勤,更要在公共課程的改進完善上下功夫,不斷提高這些課程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力,讓大學生不僅不敢“逃課”,而且不想“逃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