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調整策略
跟大多數90后一樣,她不“按套路出牌”。
此前,為了專心做“生意”,她辭掉了在父母看來很穩定的工作。沒有了收入來源,但她又不甘心放棄自己的品牌,只好“厚著臉皮”找家里借了2萬。
“女娃子做創啥子業嘛,安安穩穩朝九晚五就可以了。”說起當初問家里借錢時的情景,萬爸爸不禁感慨:“高中畢業說要做兼職賺錢報健身房去減肥,勸不到;大學畢業又說要辭職拿萬把塊錢去創業,也勸不到。”
2015年初,萬佳音重新起步。一個人兼顧選款、模特、發貨員、客服、售后,家里也成了她最初的“工作室”。
連軸轉的日子雖說忙碌,但她卻樂在其中。
漸漸,“生意”有了起色。比起熬夜選款、外出拍照,填快遞單是她覺得最頭大的事。“自己寫不過來了就找家人幫忙,后來干脆花錢請了(保姆)阿姨(發貨)。”
對于衣服的設計,萬佳音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成衣版型只適合歐美人身材,我們穿不一定好看。”
2015年初夏,她租下了一個50平方米的工作室,開始尋覓國內的加工廠,希望能改善衣服質量并融入自己的設計。“要么是我嫌工廠手藝不好,要么是工廠嫌我貨量太少。”
經過多次思考、設計、推翻、成型,萬佳音憑借自己多年的穿搭經驗,第一次推出的“快時尚”衣服,通過微博、微信平臺出售后,收獲了較好的口碑。
一直以來,她都不愿通過電商平臺銷售,一心想做點不一樣的——效仿“韓國模式”做自己的網站,把衣服放上面售賣。“在韓國,許多品牌有自己的網站。”在她看來,這是很好的銷售方式。
不過,2016年底,萬佳音遇到了“瓶頸”——只靠微博、微信平臺銷售,拓展不了客戶圈,而搭建網站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2017年初,一次與某線上花店創始人交流后,萬佳音意識到,她此前的想法在國內很難行得通。“在國內,大家已經形成了在電商平臺購物的習慣,想要拓展,就必須走電商平臺這條路。”
事實證明,這條路的確讓她嘗到了甜頭。在電商平臺的網店開業短短幾個月,品牌線上“粉絲”量就從原來的幾千人漲到了數十萬人,最新一季衣服上線后的月銷售額也突破了50萬元。
“一步一個腳印,肯定能做好。”對于現在的成績,萬佳音是滿意的。對于未來,萬佳音也有期許,在年底完成新工作室和倉庫的搬遷、招募新員工等后端工作后,將持續推出有調性、有質感的產品。她希望能開設實體店,在展示衣服的同時,傳遞一種生活、做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