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父親的講述
又一次失望沒身份證,她在外混居然還能借到錢
女兒這一次脫離了王先生的視線,就像斷了線的風箏,王先生再怎么找也找不到她。“只有她給我們打電話,我們才知道她的存在。”
此前,王先生為了阻止女兒借貸,沒收了女兒的身份證、銀行卡,還砸了女兒的手機,毀了她的手機卡,甚至銷了號,所以他們并沒有女兒的手機號碼。
校園貸的深坑遠比王先生想象的要可怕。王先生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通過查詢女兒支付寶綁定的銀行卡得知,離家后的女兒,10月9日又向“校園貸”借款2000元,14日借款2000元;11月3日借款8900元,23日借款9000元……“這些借款必須要身份證,我到派出所查詢了,她并沒有補辦身份證,那這些錢又是如何借出來的呢?”
不僅如此,8月份小潔曾一直居住在贛榆縣一家賓館,王先生聞訊找到賓館,老板告訴他,小潔說自己的身份證丟了,因為是熟人這才讓她入住的。王先生了解到,從贛榆坐車到揚州,買票需要出示身份證,但女兒居然能順利出行;自稱在揚州一家健身館打工的女兒,沒有身份證又怎么被雇傭的呢?“我女兒沒有身份證,卻絲毫不影響她借錢、離家出走,這是為什么?”
事實上,記者發現,在電子錢包流行的今天,即使小潔使用自己的身份證號碼,進行網絡訂票、訂房,但真正要拿車票、住宿時,依然需要出示身份證,至于她是如何能避開這一點,目前尚不得而知。
收到催款短信
終于明白,原來女兒陷入“校園貸”深坑
“收到了催款短信,才知道女兒在外面貸了很多款。”王先生說。從他給紫牛新聞記者展示的短信內容來看,“在校期間”、“懷孕”、“不知道誰的孩子”、“人流”等等刺目的字眼一個連著一個。而這些短信不僅王先生及家人收到了,連其他親戚朋友,甚至學校的同學、老師也都收到了。
王先生說,今年7月份,有兩名男子從南京趕到贛榆王先生的家中,要求王先生替女兒還錢,不然就強行將小潔帶到南京打工還錢。王先生急得報警,此事才得以作罷。
“我女兒向三家借貸公司借款幾萬元,期限只有20天,利息高得嚇人。”王先生說,通過借款記錄和借條他發現,一筆拿到手6000元,打的欠條是1萬元;一筆拿到手是6500元,打的欠條是2萬元;一筆借款是8000元,打的欠條是2.4萬元。
紫牛新聞記者看到,在小潔簽訂的“校園貸”借款合同上,作為甲方的出借人都是空白,有的借條連向誰借、從哪個機構借都沒寫,極不規范,但小潔卻要在合同上寫上包括自己奶奶、父母、同學、老師至少7個手機號碼,這也為催債埋下了伏筆。
經過統計,至今年8月1日止,小潔共向38家借貸公司借款利滾利,總數超過20余萬元。在女兒一次次承諾改正,催債公司不斷四處發送羞辱短信的壓力下,王先生只得答應還錢。拿出積蓄,向親戚借錢,王先生終于將這些錢還上了。
把女兒關家里幾個月后,女兒再次表決心,王先生同意讓她出去打工,希望女兒能吃點苦,懂得生活與掙錢的不易。但事實證明,女兒再一次讓這個父親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