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小楠也很爭氣:小學、中學,都在班里名列前茅。唯一讓他有點兒不適應的,是班里的女孩們。小楠說,其他同學對異性剛出現朦朧的喜歡時,初三的他突然感覺自己對女孩失去了興趣,“我看著男孩比女孩順眼,也更吸引人”。
雖然小楠也說不上是什么原因,但從那時起,他開始排斥女孩,偷偷地愛慕班里的一些男生。可是由于考試的壓力,小楠一直壓抑著自己的這種感覺。“那時,早上五六點我就起來上課,晚上九十點鐘才下自習,除了學習就是睡覺”。
高考時,小楠考上了外地一所二本高校。離家上學前,那種感覺愈發強烈的小楠通過上網查找一些同性戀的相關內容,這才認知了自己的性向。
性取向被舍友知道
有人罵了自己半年
對于他的同性戀身份和可能沾染艾滋病的狀況,小楠從未向家人透露。因為,他一直是家里人的驕傲,“我不想讓他們失望,更不想傷害到他們”。
雖然校園環境相對開放、包容,“好基友”也成了校園流行詞匯。但面對世俗的高壓線,幾乎沒有人敢公開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小楠更愿意選擇做好自己。
“小楠挺隨和的,話不多,學習成績中等,平時也沒什么特別的愛好,就是有時不在宿舍住。”記者輾轉聯系上小楠的一名同學,他評價:“小楠在班里屬于內向型的,也不招惹是非,大家覺得他是一名安靜的陽光小伙。”
不過,同住一室、朝夕相處,舍友們還是發現了小楠的一些端倪:比如,他更喜歡用面膜等化妝品,對女性很冷淡,也從不交女朋友……“后來,我將自己是同性戀的身份告訴了幾個要好的舍友。”雖然大部分人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但也有人表現出了歧視。小楠說,得知自己身份后,有個舍友就一直找自己碴兒,拐彎抹角地罵了自己有半年多才了事。
當然,小楠也有自己比較要好的女同學,也經常一起結伴出去玩,甚至共處一室。“就算那樣,我也沒啥想法和沖動。”小楠說,大家相互間應該心知肚明,但誰都未捅破那層窗戶紙,“可能她們覺得比較安全,同時像拎包什么重活的,我還能比她們有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