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塵霧之微 增輝日月
這個夏天,我切身參與到 “三下鄉“活動中,去往塔里木支教,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此次“返家鄉”社會實踐讓我們聚集在了一起,我們鍛煉著、成長著,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非常幸運能夠走進塔里木的阿拉爾開啟支教之旅,感悟人間的真善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所見皆為美好,所行不負年少,當我跨越城市的喧器,踏上這片寧靜的土地,心中是從未有過的寧靜與滿足。

我喜歡塔里木天真爛漫的小朋友,他們擁有一顆未被污濁純潔的心靈,得知我即將離開時,一個小女孩立馬喊住我說道:“姐姐,等一下!讓我再看下你!”她直勾勾的看著我,是那么堅定那么真誠,我頓時楞住了,鼻子有點酸,我僅僅路過了她們的人生,她們卻將我用心記住。很多小朋友同時也是留守兒童,爸媽常年在外地打工,剛接觸時的她們性格有些內向,靦腆害羞,不愛說話,我嘗試走進她們的小世界,讓她們敞開心扉,慢慢熟絡后,發現小小的她們,內心的世界是彩虹色的,充滿著大大的夢。我想在世界上有那么一群兒童,含著淚水思念著照片里的父母;有那么一群兒童,生病時不能投入父母的懷抱;有那么一群兒童,拿著紅紅的獎狀回家,卻沒有人和他們一同分享……我只能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多給予他們一點關愛,讓他們不再孤獨,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藍天下快樂的成長,也祝愿可愛的他們永遠能夠這么善良,這么純粹。
我的三下鄉經歷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讓我重新審視自我,深入了解生活的多元與本質,更加明確了我的社會責任。身處廣袤的田野之中,耳邊縈繞的是風的輕唱,眼前展現的是生命的繁茂,沙地上的農民,肩挑生活,手牽未來,以那份深深的精神對抗生活的艱難。生活的不易,生命的尊重,是我從他們身上學習到的,這種感觸如春風,潤物無聲。在鄉間小路的漫步,亦如走進了人間的詩篇。我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笑臉,聽到他們無憂的歡笑,仿佛看見了生活的希望和未來,我與老人們閑聊,體驗他們口中的故事,智慧的火花在那深邃的眼神中熠熠生輝,他們的淳樸與善良,簡單而和諧的生活,都成為我最珍貴的財富,每個人都生活在這片廣袤的天空下,盡管生活環境存在差異,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盡力改善這種情況,我很高興能用自己綿薄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在塔里木我看見了大片壯闊無邊的胡楊,它們生前為所摯愛的熱士戰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狀地挺立在戰友與敵人之間,它們讓戰友落淚,它們讓敵人尊敬,那億萬棵寧死不屈、雙拳緊握的枯楊,令我深深動容,我想學習胡楊的精神,哪怕是千分之一。我看那戈壁荒漠,沙粒飛揚,而胡楊卻在沙漠上站成一道永恒的風景,—座永恒的雕像,它孤獨地承接荒漠的風劍刀霜,用無悔的守望,努力地繁衍夢想。它高昂著枯竭而扭曲的肢體,仰天高歌,與自然較量,譜寫生命的律動,也許有一天,胡楊也會倒成一彎古道,一抹斜陽。但胡楊不倒的精神,永遠會激發我們挑戰苦難、戰勝命運的勇氣和力量。
忘不了田間垅上無處不氤氳著的迷人綠意;也忘不了農村留守兒童那天真稚氣的笑容,忘不了老人們那刻滿風霜的臉和仁慈愛憐的眼神,隨著時間的流逝,返家鄉活動已圓滿地畫上了句號。盡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在大家的相互幫助和共同努力下,也都一一得到解決。其中的辛酸與感動,我想也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體會到。在我心中這一切并沒有結束,我將此作為人生新的起點,懷瑞著這一段美好的記憶,帶著感動與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廣闊的生命長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我們更應該有不服輸的勁頭和堅定的信念,吾輩少年,當有“少年心事當望云”之志,當懷“且將新火試新茶”之勇。盡管我們看不清前方的路,但我們可以在支教途中找到支撐我們前進的力量,那是明亮的、溫熱的,牽引我們在深遠的路上,勇敢地做著自己的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夜晚的火車開在生命的原野上,我們抬頭看天,朝向我們的是一顆顆金色的星。但愿我們可以放慢匆亂的步伐,蓬勃生長,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