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教育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在眾多課程安排之中,上莊毓英支教團隊格外注重精神教育的開展,語言表達課程中以最大限度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授課老師教授的內容盡可能地少,而更多的則是對學生語言表達和內心思考的引導。
課堂上學生自我表達的主動性也被不斷提高,其自我教育豐滿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奠定起有著堅定信念的求學之基。
在語文、數學、英語三大主科知識教育之余,支教團隊構思輔以興趣課程的教學方案。
蘇霍姆林斯基有言,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剪紙課上,一個個專注的眼神,由生澀至熟練的剪紙動作,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手部靈活性;繪畫課上,一張張白紙繪出一個個奇思妙想;音樂課上,一個個音符帶來了精神上的愉悅及享受……
對人民來說,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在保障物質基礎之上,知識教育應當成為重中之重。語文課上的給了學生思想上的啟迪,數學課上理性思維的塑造作用,還有英語課上培養學生與世界交流的能力等等。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