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4號,安徽支教第16天。當天正好是休息日,支教團隊便組織前往參觀位于村子內的胡適故居,感受這位“中國文藝復興之父”出生之地的魅力。
要想進入胡適故居,得穿過一條條小巷。對于一座古村落來說,自然少不了這樣的巷陌,從前的磚石,邊角長滿青苔的模樣。窄窄的小道,周圍的墻面呈灰白色,有些剝落,顯露出一絲白。這些街頭巷尾處,都一點一滴的展示著歲月留下的痕跡。
胡適故居為清光緒三年-----六年所建{1877~1880} ,是胡適先生父親胡鐵花所造的兩進一樓通轉式結構。
剛一走進胡適故居,就可以看見園中正對著的是一個胡適的雕像。作為近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他推崇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為近現代對于新思想的接受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績溪這里胡姓人家特別多,并且出過很多名人。而胡適所在的這一支被稱作為“李改胡”,也是俗稱的“假胡”。祖上原是唐朝李家皇室后裔,為躲避叛亂被當地胡姓人家收養后改姓胡,所以其實胡適的祖上曾是唐朝李家后人。
當天我們胡適當年的婚房以及他讀書的書房。徽派建筑的一大特點就是房間小,客廳大,且房間沒有窗戶,所以顯得有些昏暗陰沉。當年,先生就是在這里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雖然不是心中所愛,但出于對母親的孝心,最終走進了封建社會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離開胡適故居時,我想,在這樣一個傳統的村落里,胡適是怎樣突破了傳統,開始接受新思想推行新思想的。或許,這也是一個普通人和一個大思想家的區別吧。
走出縱橫交錯的小巷,老舊的房屋,交叉的電線,因為人少,所以安靜,也因為人少,所以顯得分外冷清。但這個小小的靜謐村落,在歷史上,曾出過如胡適般的名人大家,這就是小小村落大大文化的價值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