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綠色家園
團隊名稱:綠色中國學習小組
新聞作者:韓伯龍
攝影作者:徐浩

垃圾分類,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
2019年7月11日星期四,團隊前往江蘇省徐州市云龍湖景區調查徐州市民的對分類垃圾的了解以及知識儲備情況,小組采取隨機采訪路人并且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小組采訪多名市民之后采集的數據反映出如下情況:
1.18-30歲的市民中絕大部分人雖然對分類垃圾有一定的了解但卻很少處理垃圾時將其分類。
2. 30-60及60歲以上的市民中絕大部分人對分類垃圾有一定的了解但偶爾處理垃圾時將其分類。
3. 絕大部分人在電視,雜志,書上看到并了解過垃圾分類
4. 絕大部分人認為對于垃圾分類最有效的宣傳途徑是政府的規定號召以及網絡宣傳。
5. 絕大部分人認為垃圾桶上的分類信息對自己有一點幫助。
6. 大部分人認為人們因為不知如何分類、設施不夠完善、沒有養成習慣等原因造成沒有垃圾分類。
7. 大部分人認為我國的垃圾分類還存在如下問題:政府沒有明確政策、基礎設施不夠、宣傳力度不夠、大眾環保意識不強等。
通過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該小組內的同學們對垃圾分類有了很深的了解以及認識,只通過社會各界的號召還不能完全激發出人民群眾的自覺。希望讓垃圾分類的意識逐漸深入人心,讓媒體上的標語變為法律之下的全社會集體行動。在此次調查中,團隊贈予每位接受采訪的市民一份垃圾分類表。這張表上清楚地標明了干、濕、有害垃圾等所包含的內容,方便每位市民了解目前的垃圾分類。當垃圾分類由剛開始的政策逐漸到最后的習慣,需要人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只有突破生活的“舒適區”,才能向前跨出這關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