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實踐活動已然結束,期間,我獲益良多,不僅僅是感受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更是體會到了我們國家的繁榮和強大。這次河南農業大學應用科技學院“祖國華誕七十年,鳳泉改革換新顏” “青年觀察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歷史成就調研團調查地點是新鄉市鳳泉區耿莊村,主要的調查內容是關于歷史成就類型:我們了解了耿莊村的發展歷程,白鷺化纖廠,鳳凰山,潞王陵等一系列當地的工廠和歷史地點。

在這次的活動中,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沒有國家的強大,就沒有我們“小家”的幸福,在共產黨正確領導下,我相信我們會更加強大,更加輝煌。猶記得當時我們一起詢問一個八旬老奶奶時,奶奶那巨大的反應:緊握我們一名成員的手,顫抖地說著:“娃啊!要好好學習,長大為祖國報效,沒咱們國家就沒咱們呀!你可一定要為國家爭光啊!”她的眼眶中閃爍著晶瑩的淚花,接地氣的語言闡述著令人深思的道理。這時的夕陽,剛好紅遍半邊天。當我們調查白鷺化纖廠的時候,廠內那現代化的科技令我驚訝不已,外觀平凡的紅磚廠內部的科技確實如此先進,這也許就是白鷺化纖廠出名的原因,它們更加講究的是實用性,而非華麗的外表。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但創新是指在歷史成就的基礎上改進改良,絕非否定歷史成就,我們應該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客觀性地看待歷史成就和創新之間的關系。
生于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向黨靠齊,自覺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學習老一輩的優良品質,努力搞好學業,不膨脹,認清自我定位,為偉大的祖國爭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