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氣溫高達38度,但依然阻擋不了實踐團研習紅色精神的腳步。繼第一站——宜興市太華山新四軍和蘇南抗日根據地紀念館之后,“追尋省內紅色印記學習身邊先烈事跡”實踐團在團隊指導老師的帶領下,于次日抵達南京,走進了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2018年8月4日,實踐團的隊員們懷著無比崇高的心情來到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隊員們首先在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向安息在這的烈士們鞠躬祭奠,接著在團隊老師的帶領下走進雨花臺烈士的紀念館,館內設10個展廳,其中9個用于陳列展覽革命烈士的事跡,展廳內按照中國共產黨發展的四個歷史時期為主線,串聯各時期重要事件,以烈士犧牲時間先后為順序,共陳列了127位犧牲在雨花臺及南京地區的革命烈士的文物史料。
隊員們通過參觀了解到雨花臺烈士陵園的由來以及雨花臺和中國共產黨之間的不解之緣,并回顧了我黨發展歷程,學習了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成立慷慨獻身,舍生取義的諸多事跡,再次的深刻的理解了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的成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涵義。
雨花臺的英烈中,有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惲代英、鄧中夏、羅登賢;有與共產黨人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國民黨左派領袖鄧演達;既有擔任要職的中共領導干部,也有普通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
正是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不為金錢所誘、不為甜言所惑、不為官位所動、不為酷刑所屈。他們,決不用信念、黨性、人格和氣節換取生的希望和榮華富貴;即便是在監獄中,在刑場上,都凜然不可犯;對為之奮斗的真理始終忠誠堅貞,矢志不渝,用鮮血和生命譜寫出了一曲曲壯烈的篇章。英烈雖逝,但他們為真理和正義事業獻身的氣概卻光耀千秋、永世長存。“青山有幸埋忠骨”雨花臺的盛名和光榮,永遠與革命先烈的不朽精神永存。
緊接著實踐團隊于次日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看到了在那暗無天日的舊時代,中國勞苦大眾惶惶度日、凄慘悲苦的生活和慘無人道的日本侵華行徑,使隊員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沒有先烈們的抵死相爭,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引領,便沒有現如今的美好生活。
通過此次紅色教育活動,同學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團隊成員感受頗深,紛紛表示作為現代青年,要不忘歷史,要傳承先烈們的紅色革命精神,要銘記歷史教訓,積極承擔起國家使命,要為實現新時代的中國夢努力奮斗。
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要以先輩的革命歷程為啟示,煥發斗志,發揚優良的革命傳統,腳踏實地,全心全意做好本職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