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月,在庚子鼠年到來之際,山東師范大學商學院大二學子信敬允(筆者)來到故鄉山東省梁山縣拳鋪鎮便民服務中心,向工作人員了解改革開放后,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故鄉在經濟與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
要了解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當然要了解當地的支柱產業。工作人員向筆者介紹到,拳鋪鎮的支柱產業是專用半掛車生產。該產業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拳鋪興起,進入新世紀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目前,全鎮共有掛車廠60所,帶動本鎮2萬多農民工變成了“產業工人”,其掛車生產 量已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目前全國公路上跑的掛車中每三輛就有一輛是梁山(拳鋪)造。不僅國內,現如今,拳鋪生產的掛車還走出國門,遠銷俄羅斯、歐盟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由此可見,拳鋪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掛車之都”。
當然,工業發展了,農業也不能落下。除傳統農業種植外,拳鋪鎮還依托自身優勢,著力發展高效綠色生態農業。現在,鎮上已新建7出花卉苗木基地,新建吳樓1000畝,盛垓400畝等無害素菜種植示范基地4處。且截止2019年底,全鎮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超過2.2萬畝,農村經濟合作社達到36個,良種繁育基地達到10000畝,蔬菜基地則發展到1500畝,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既然工農業得到了發展,那么自然也帶動了本地民生的改善。筆者從便民中心三資辦了解到:五年前,村與村之間以及村內的胡同內仍有一半是土路,現在已全部硬化;至2019年底,村集體經濟也得到了壯大,在全鎮124個行政村中,有8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其余42個村集體收入雖未達5萬,但也超過3萬,全部突破空殼村。同時,鎮人均純收入也從五年前的11245元增長到現在的15300元人民幣,這也使得全鎮絕大多數貧困戶在2019年實現脫貧,而剩下的個別貧困戶將由鎮政府兜底,確保其在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
在了解到以上信息后,筆者不禁由衷地為故鄉的飛速發展感到欣慰。而2020年也正是我國實現全面小康之年,能看到故鄉如此充滿活力,欣欣向榮也更令筆者相信:在鎮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故鄉會越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