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下午,中國礦業大學“披星戴夢”實踐小隊前往寧夏省西吉縣火石寨,與景區工作人員探討在火石寨進行天文觀測的可能性,并尋找合適的天文觀測地點。
中國礦業大學“披星戴夢”實踐小隊,旨在將天文觀測與西吉火石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相結合,利用將景點與天文觀測結合的方式,促進當地的旅游業發展。
火石寨國家地質森林公園位于寧夏西吉縣以北15公里,屬于六盤山西部余脈,以丹霞地貌著稱,也是寧夏唯一同時擁有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國土資源科普基地,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的旅游景區。這里物種多樣,植被繁茂,視野開闊,既是聞名的旅游勝地,又是不可多得的天文觀測寶地。
穿過一片被植被覆蓋的丘陵,隊員們從南門一路北上。前行約200米,便是兩座30米左右的山峰——鷹蛇峰。鷹蛇峰得名于其形狀,兩峰相對,蓄勢待發,宛如一只臨空待擊的雄鷹與一條迎風吐信的眼鏡蛇。小隊成員見此奇景,驚嘆不已,并趕緊記錄下來。
過了鷹蛇峰,還可以看見許多不知名的、迥異奇特的怪石與山峰。火石寨得名于它暗紅如火一般的山巒,的確如此。在藍天綠樹的映襯下,土層的斷面顯現出一種深沉的紅色。各類怪石奇峰從紅色火焰中破土而出,與奇云碧空交相輝映。即使身處一片空闊地,也能感受到火石寨所傳達給游客的那種獨特意境:雄渾而壯闊,明亮而高遠。

隊員們難掩興奮,一邊觀察一邊記錄,考察觀測地點同時也不忘欣賞美景。向北走數百米,便是云臺山。云臺山,垂直高度113米,西南面寬330米,為火石寨八大景觀之首。《西吉縣志》記載,“每當山雨欲來,必先悠然作云,即晴亦多煙嵐。”云臺山也因此得名。山上分布有10多孔石窟,始鑿于南北朝時期,后歷朝歷代“鑿仙窟以居禪”,興盛于隋唐,于清代同治年間橫遭兵劫。但其自然風貌依然如故,鳥語花香,深邃幽靜。

小隊成員們在山腳下稍作停留,便前往游客中心與經理進行了關于火石寨天文觀測事宜的探討。面對經理提出的擔憂,成員們成功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項目探討取得了初步成果,隊員們不禁喜出望外,一邊交談,一邊著手準備天文觀測地的考察。
帶上觀測設備,小隊繼續前行。前行百米有余,一面宛如雕刻著彩色瀑布的巨大石壁映入眼簾,這就是旱瀑布。由于巖石的風化與丹霞地貌的特殊性,云臺山一側才形成了如此獨特而瑰麗的自然景觀。地上磐石矗立,天邊風起云涌。隨著隊員們越爬越高,云霧繚繞的感覺也越來越明顯。厚厚的云層把影子投在山上林間,仿佛觸手可及,給人以踏云而行之感,逍遙自在。云臺山又名掃帚林或西武當山,山上生長有一種可以用來做掃帚的毛竹,當地人多來采伐,故名掃帚林;又據《固原州志》記載:“掃竹嶺在州西北百余里。土人借此以備擄,且祠真武神廟,俗稱西武當山”。
登上云臺之巔,便可見山腰陡峭險峻的石梯,遠方連綿起伏的群嶺,嶺上層疊相間的密林。其景色之瑰麗,視野之開闊,無不令隊員們嘆為觀止,毫無疑問,隊員們今天的收獲已經不僅僅限于觀測地點的考察了。“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這寨里的每一處,都是一首詩,詩中藏著大自然的奇美與絢麗,也藏著中華大地的壯闊與雄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