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了解疫情期間基層工作,弘揚抗疫精神,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深入民心調查團的成員張超偉于7月25日來到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和平南路十二院城社區。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從成員張超偉的口中了解到,他所在的太原市從疫情爆發到現在都處于低風險地區,但這些都離不開社區基層每一個工作者的默默付出。

圖為張女士進行仔細講解疫情期間的具體工作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超偉 提供
以身作責不懼危險,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一進入社區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那堆疊如山的文件夾和高高掛起的一副副錦旗,肅然起敬,張女士熱心的站起來迎接,他們互相了解了幾分鐘,從她眼窩下的黑眼圈和通俗易懂的語言透露著這些基層工作人員們的溫柔和細心。
張超偉通過采訪工作人員張女士了解到:“所有工作人員從疫情爆發之后,大年三十到4月5號一直不間斷的在上班,從早上7點到中午12點,下午2點到晚上8點,每個人無時無刻的坐在電話旁挨家挨戶聯系居民以防和重點地區的聯系,同時還要奮筆疾書這下關鍵信息,經歷了長達4個月的努力,保證了小區里約3萬居民的健康安全,對物業,居民,安保三大主要層次進行疫情安排工作。張女士還說到,她從未做過這么長時間的椅子,引發了腰椎病,她每天早上5點鐘起來為家人做好飯菜,安頓好小孩子,就得趕到社區,這期間有時還照顧不到孩子,是最讓她傷心的,過春節也都是在辦公室和同事們一起點了份外賣,說到這些,張女士會心一笑,在生死面前,得益于同事間的互相鼓勵互相幫助撐著走下去。”
居民社區心連心,書寫疫情的篇章。
根據成員張超偉的敘述,他清晰地記得從早上7點鐘小區里就傳來了預防疫情的播報,循環播放到中午貫穿整個小區,社區工作人員們挨家挨戶地遞交進入小區的通行證,每一張通行證只能一家一個人出入小區并登記門牌號,若有特殊原因需要相關單位的證明和蓋章,小區只開放一個關卡,24小時安保人員輪流值班,針對有重點風險的居民進行詢問排查直到解除風險,他還回憶道,有一次家里幾乎斷糧,他和母親一同前往超市,沒想到,沒有認真閱讀進門卡的規則,每家每戶單日只限一個人出入一次,張女士帶成員來到存放資料的辦公區,詳細講解了在疫情時所做的工作,資料大概有100多本,密密麻麻的記錄與居民們的各種證明,有重點地區返井人員核酸檢測名單、疫情期間物資捐贈情況表,體溫監測記錄表、疫情期間復工復產資料、疫情期間承諾書等。這些資料就是來源于他們挨家挨戶的進行上門打電話各種途徑排查得到的數據,不少居民為他們送上許多酒精,口罩,和一些牛奶餅干,深深地溫暖了基層的心靈。

圖片發自中青校園App
(圖為返井社區人員登記表及承諾書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超偉 攝)

圖為社區疫情具體工作記錄冊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超偉 攝
一院一碼,數字化守護居民健康。
張女士和同事們后來想出一個方法,為了盡量不打擾居民,分別創立了十二個院子的居民微信群,方便管理溝通,每天晚上定點23點進行回復和調查,幫助居民解決疫情期間帶來的困難,中途也有不少居民在群里發牢騷,說工作效率太低,解決不及時,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在擠時間,真的無怨無悔,因為這些工作只有他們能夠完成,容不得懈怠。

圖為十二院的微信二維碼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超偉 攝
只要細節做到位,病毒就會全身而退。
最后張女士還做了一個疫情防控工作總結,利用社區公眾號,及時發布宣傳新冠疫情告知書以及關于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的方針手冊,在社區LED屏幕上宣傳標語,充分利用社區無線電廣播,定時播報《致居民群眾的一封倡議書》,其目的就是普及防控知識,提高社區居民自我防護意識,做到家家清晰,人人重視,全面防控。每天與關卡負責人員報備有無途徑疫情發生地返區人員,1個月內需要居民定點報備體溫,一旦有異常,直接隔離,社區每日通知物業開展衛生大整治,菜市場,居民廣場,社區每個角落進行噴灑消毒液,全方位無死角。共消殺果皮箱垃圾桶73個,公廁5個等。重點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表,及時向上級報送每日信息工作任務完成情況,日復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