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赴隴援西”暑期社會實踐團以線上直播的方式,為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區的學生們進行助學活動。此次活動旨在為學生們鞏固基礎知識,同時拓展學生視野,助力教育貧困。
防疫課程是“赴隴援西”暑期社會實踐團根據今年新冠疫情的新形勢特地開展的一門課程。課程只有兩個課時,但實踐團通過對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以及預防措施等四個方面,進行全面細致地講解,目的是讓學生們了解新冠病毒,不聽信網絡謠言,盲目畏懼疾病,正確看待新冠病毒,同時,讓學生們掌握規范的防疫技巧,保衛自身安全,一同和祖國面對此次危機。支援者們將播放視頻、PPT講解、親身操作演示等有機結合,為孩子們通俗易懂的了解新冠病毒有關知識,增進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
防疫視頻——提升民族自豪感
在課程的開始,防疫課程的主講志愿者張歡沒有開門見山的切入主題,而是為學生們播放了幾則防疫初期全民抗疫的小視頻。視頻里空無一人的街道和背上行囊的“逆行者”們深深觸動了學生們。一聲令下,全民居家的高度執行力;一個求救,五湖四海的多方支援;一次缺少,全部企業的共同制造……這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區別,也是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體現。
在授課過程中,張歡表示:“傳授知識很重要,但是傳授一種精神更重要。面對一種前所未知的困難時,我希望學生們不要害怕,不要畏懼,要始終相信14億中國人民是緊緊相連的。
作為一名志愿者,我不僅要告訴學生們要聽從國家的指揮,認真做好防護,還要告訴學生們要以國家為驕傲,國家永遠是我們的依靠。”
PPT講解——加深知識印象
在視頻播放結束后,防疫課程的主講人張歡借助PPT幫助學生們列出課程要點。他介紹傳染病的三要素為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缺少一個都不會形成傳染病。PPT中圖文結合的方式便于學生理解,有趣的動畫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不再單調。張歡還從從新冠病毒的定義、感染癥狀及潛伏期、傳播方式和預防傳染五個方面帶領學生正確、全面地認識新冠病毒。在課堂過程中,學生們都踴躍發言,積極發表看法。
親身演示——規范防疫操作
除了對防疫知識的講解,課堂的重點還在疫情有關的防疫措施。張歡從口罩的選擇、正反面的取分、壓緊鼻梁硬條,口罩的摘取等多方面教給學生們正確佩戴口罩的方式。為了使學生們更好地記住要點,志愿者將洗手步驟編成“內、外、夾、弓、大、立、腕”七字口訣。此外,他還告訴學生們一些相關的家庭消毒以及咳嗽禮儀等。在問到為什么將防護措施設為課堂重點時,課程主講人張歡表示:“知識點是需要消化的,學生們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理解。但是,疫情的危機并沒有完全解除,學生們對從網上了解到的防護措施紛雜,有的甚至不正確,所以課堂重心應該在于告訴學生們正確的防護措施。”
在課后采訪過程中,團隊負責人楊李文表示:“之所以確定將防疫課程納入特色課程,是因為甘肅省甘南藏族治區扎古錄鎮是一個較為偏遠的地方,很多孩子的條件不夠,不能及時地夠了解到有關信息,對當前疫情的局勢也不夠清晰,我們希望通過此次的助學活動傳輸給他們一些理想信念,以及正確的疫情信息,我們想讓孩子們正確的認識新冠病毒,不盲目地畏懼、恐慌,要相信只要所有人萬眾一心,為祖國贏得時間,相信我們的祖國可以戰勝此次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