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易新風“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在這個特殊的暑假,“故里易新風”社會實踐團采用線上發布相關問卷,并結合隊員在各自家鄉進行線下調研的方式展開實踐活動,感悟疫情間家鄉的變化,體悟時代的故里新風。
7月20日,故里小隊線上聚首。簡單分工,理清方向,各司其職,故里易新風的征程就此起航。
7月21日至7月25日,隊員們查找相關資料,確定調研方向,設計調研問卷,認真推敲每個問題。發放線上問卷后,團隊在線下調研中設計了城市、農村兩版問卷,意在針對不同人群,獲取更具科學性的信息。
7月26日至8月4日,八位隊員各自在家鄉進行線下走訪。或在田邊咨詢鄉親,了解新農村發展;或在坊市間探索地攤經濟現狀。調研人群涵蓋大學生、路人。攤主、村委會、退休老人等等,能多角度、多方位認識家鄉的新風貌。
彩云之南——大理篇
坐擁蒼山洱海,三塔和古城的大理,城市節奏緩慢安逸。中老年人選擇平穩渡過余生,對經濟文化的新發展鮮有了解。中青一代,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仍銳意進取,抓住機遇。青年一代,對多彩世界充滿好奇,有著更多娛樂消遣。每一輩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一輩輩的傳承與連接,構筑成了云南獨有的家鄉風情。
太行之西——運城篇
黃河之畔,千年文化積淀是運城。走進夜市攤位,近距離感受地攤經濟。聚焦溝南村的鄉民生活,村里已經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政府在種植、畜牧和煤炭方面都有補貼。低保戶不僅有專項資助金,還設有專人進行對接和慰問。村里有敬老院,也有著完善的文化建設活動。不僅保證了鄉民的物質條件,更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
關東之美——遼寧篇
行走于跨海大橋間,看見海水變得各位清澈,可見近年的環保工作十分到位。采訪中,被擺攤老人特意提到的革命紀念館,蘊藏著他對歷史印跡的留念;兼任多份工作的地攤主,利用地攤經濟解決了急需用錢的問題;不少大學生采用擺地攤的方式增加零花錢。擺地攤群體的多樣化使得遼寧的地攤經濟呈現出百花齊放,日漸繁榮的面貌。
草原之韻——內蒙篇
回到鄉里的隊友了解到村子已在國家與政府的支持和幫扶下,實現了從全國特級貧困縣到全旗脫貧的成就,農村生活逐漸跟上時代潮流,科技的發展早已惠及千家萬戶。隊員還采訪到了在疫情間為超市配送果蔬的大叔。在全民停工時,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保證了人民的日常需求,值得我們的尊敬與贊美。
齊魯之圣——山東篇
孔子故里,泰山盛景,大明湖畔。山東風光俊秀,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因為疫情,一些個體戶難以正常營業,多用積蓄維持生活;也有因擁有更多空閑時間做起微商的市民。而為了生計奔波的中年人和出門體驗生活、希望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高中畢業生們構成了當地地攤經濟的主力軍。
城鄉謀發展,故里有新風。鄉音里,是故鄉人對中國夢的奮斗與展望,是普通人對中國未來的憧憬;字里行間,是家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風貌,是對實現脫貧的壯舉的自豪。觸摸家鄉新時代的發展變革,疫情確實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但勤勞勇敢的家鄉人,定能靠著自己的努力拼搏出更好的中國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