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河南工業大學
學院:法學院
團隊:河南工業大學“追憶烽火歲月,抒發愛國情懷”暑期社會實踐團
摘要:竹溝是全國百家紅色經典景區之一,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史。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成立“追憶烽火歲月,抒發愛國情懷”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認真學習和體會革命先烈們不畏艱苦、迎難而上的精神,了解革命先烈們的不屈與無畏,明白新時代法學生的責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為法治國家的建設加油助威。
關鍵詞:紅色遺址 線上線下相結合 法治
一、實踐基本情況
(一)實踐背景
2020年的一場疫情,不僅阻擋了河工大法學院學子返校的腳步,而且為防疫貢獻一份力量不跨省市流動的大家,也無法再齊聚一堂從學校出發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但已經連續多年在竹溝開展紅色社會實踐的學院并不愿放棄,向學院學生征集意向后,找到了一位家住確山縣的學生和幾名其他地區的學生線上線下配合進行社會實踐。
(二)實踐時間
2020年7月25日-2020年8月15日
(三)實踐地點
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
(四)實踐方式
線上線下并行,紅色宣傳與普法宣傳相結合
(五)實踐成員
指導老師:吉利
團隊負責人:凌崢
團隊成員:鄭一菡、馮雅梅、王一帆、李紫薇、張妍、李韻冰
二、實踐歷程
7月25日26日,團隊通過召開多次線上會議,明確了每一位成員的任務。同時,團隊負責人就每位成員應如何完成任務給予了指導、幫助,各成員也集思廣益幫助每個人尋找任務的最優解。之后幾天,大家通過多渠道信息的收集對竹溝有了初步的印象,并據此制作了“紅色竹溝”宣傳H5秀。團隊負責人帶領大家借助微博、微信等多種軟件向社會大眾推廣H5秀,短短一天H5秀的觀看量就達到了好幾百,我們還收到了不少人的反饋,稱H5秀制作精美,內容有趣,觀看完真的對紅色竹溝有了一定的了解,受益良多。
與此同時,“小延安—竹溝”的調查問卷也制作完成并通過網絡發放。截止到八月底,我們回收了三百多份有效問卷,其中多為18-25周歲的青年大學生,但他們對于竹溝僅僅只是有所了解,有些甚至更本沒聽說過竹溝這個名字。所以,這次的竹溝社會實踐真的是大有裨益。
8月2日-8月4日三天,團隊成員李紫薇通過網絡帶領我們參觀了竹溝革命紀念館、竹溝革命烈士陵園、鄂豫邊軍事會議舊址。而且正逢八一建軍節活動期間,我們還蹭到了一次當地小學組織參觀紀念館的解說,真的是獲益匪淺。
8月5日,全體成員線上線下一起尋找自竹溝走出的各位英雄的事跡。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陳少敏等一位位無產階級革命者的付出和犧牲,再一次令我們熱淚盈眶,并從中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不畏艱苦、迎難而上的精神。
8月6日開始,團隊成員齊心協力通過線下走訪、線上網絡轉發的形式進行普法宣傳,本次普法宣傳主要包括民生和保護紅色遺址兩個方面。民生方面,我們收到了不少普法對象的感激,他們說通過我們的普法確實掃掉了一些法律盲點;保護紅色遺址方面,我們的宣傳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一些人說自己以后去參觀一定遵守法律法規和景區規范,一些人說以后如果遇到不文明現象一定上前阻止。
最后幾天我們對這次社會實踐的成果進行了總結,分析了實踐中的優點和缺點,制作了本次實踐的匯總微視頻。
三、實踐感悟
短短二十一天的社會實踐結束了,可是這段歷程帶給我們和社會的影響卻將一直持續下去。我們無法忘記那一段永不磨滅的歷史,無法忘記那一位位英雄的墓碑,無法忘記那一個個壯烈的故事。這一段歷程使我們成長,使我們體會了、學會了革命先烈們不畏犧牲、迎難而上的精神。這種精神也被我們傳播到力所能及的地方,在一些人的心中撒下艱苦奮斗的種子,我們相信未來的某一天這粒種子會生長、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