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儒學優秀文化,守護你我精神家園
當代大學生群體在對待人生的態度上廣泛存在著浮躁、松懈、迷茫的情況;物質上相互攀比、物欲橫流、急功近利,忽略對理想、精神的追求;學習上,缺乏踏實、積極進取和創新的精神,甚至起碼學術誠信的喪失。大學生作為社會理性與良知代表的學術領袖群體,在引領社會時代發展潮流的同時,在立志、求學、做人包括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蝕等方面,應該成為全社會的表率。中國古代儒學文化源遠流長,其內涵的修身教育思想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在現代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儒家的修身教育思想仍能給我們帶來深刻的啟迪。當前,可以借鑒儒家修身思想加強大學生人格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為了解研究當代大學生對儒家修身思想的認識和影響程度,推進大學校園開展與儒家修身思想有關的教育活動,曲阜師范大學儒德致學實踐隊隊員于1月6日下午在曲阜師范大學日照校區開展實地訪問調查活動。作為儒德致學實踐隊其中的一員,我在此次采訪過程中加深了對儒家修身思想的理解,完善了自我道德修養,增強了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了自我心理素質。
儒家學說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注重人生價值和人格完善的培養。“學習是修身的基礎”,具有完備而深刻的知識結構,是實現理想、自我完善的知識基礎。所以儒家學說把求知作為“入門之道,積德之基”。當代大學生中很多人都選擇去考研,但原因卻各不相同。在采訪中,我曾詢問被采訪者們的考研意愿,其中大多數有考研意愿甚至正在考研的師哥師姐給出的原因都是想要去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專心研究學問,增加自身知識含量。其實自我修養的水平和程度,受自身知識含量的影響較大。理想的順利實現與否也與知識的含量有關。但凡修身水平高、志向遠大,并有所成就之人,無不是勤于學習、樂于學習、志于學習。
當前許多高校學風浮夸,大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對真理的熱誠和追求表現低迷,對知識的創造缺乏激情和動力。市場經濟下,外部環境刺激和誘惑的增多不容忽視,但也與大學生們缺乏足夠的定力,缺乏自我修養有關。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知識儲備,能為自我修養,提供豐富的養料。個人在加強自我修養的過程中,又會對新知識的獲取和創造充滿渴望。一個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的大學生,是不可能輕易地受到外界不良因素侵擾的。所以,大學生們應當以認真、踏實的態度對待知識、對待自己的學業,樂于學習、勤于求真、勇于創新。與此同時,避免因盲目追逐名利,致使學業荒廢、學無所成,最終導致一無所獲的悲劇發生。
時間:2022-02-19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