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勇開拓,鄉村振興正當時
因地制宜勇開拓,鄉村振興正當時
中國青年網天津9月2日電(通訊員 劉建彤 趙爽)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扶貧攻堅事業的具體開展情況,感受脫貧對鄉村人居環境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變化,東北大學工管學院赴天津社會實踐團于8月9日至8月13日開展對天津市大港區港西街聯盟村的扶貧情況調研。
此次實踐團通過騰訊會議的方式與聯盟村村黨總支書記王紹山展開了關于生產發展、民主管理、生活富裕、鄉村文明四個方面具體扶貧情況的調研。
園區經濟作龍頭,多業并舉共發展。據了解,大港區第一個村級工業園區——聯盟工業區,坐落于聯盟村的村西和村東。經過3年的建設,園區的基礎設施實現 “七通一平”,達到了先進地區工業園的建設水平。與此同時,聯盟村本著親商、惠商、護商的原則,出臺了《聯盟村招商引資優惠政策》,20余家企業的落戶不僅使園區經濟快速崛起,而且逐步發展成為該村的經濟龍頭。
王紹山書記接受采訪時說道,工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餐飲服務、汽車維修、建材批發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工業的蓬勃發展也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的實力,在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聯盟村投巨資對農田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良,形成了種養殖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以工促商、以工補農”。如今的聯盟村多業齊頭并進,綜合經濟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聯盟村的工業園區成為了其脫貧攻堅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村里的事,村民做主。王紹山講到,在聯盟村,村務公開的內容、程序、時間、形式、管理和監督方式上嚴格實行“六個規范”。大事小情都要按照嚴格的程序進行——首先由“兩委”班子研究后拿出具體意見;然后提交全村黨員和村民代表進行討論,在充分民主的基礎上形成高度的集中;最后付諸實踐。村務的民主管理進一步促進了村子的團結與發展。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精神文化生活。王紹山向實踐團介紹道,聯盟村經濟發展后,把工作的重心及時轉移到提高群眾生活品質上,幾年來,小區的水、電、氣、暖等配套設施齊全,同時進行了高標準的綠化、硬化和美化,興建了3000平方米歐式風格的文化廣場和休閑公園,以及各種娛樂場所。
此外,子女就學、群眾養老、困難救濟等細微之處村里也非常重視。堅持每年投入教育教學資金10萬元;為上中學的學生發放交通補貼,為村內女60歲、男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生活補助;免費為全體村民購買合作醫療保險。富而思文,富而思樂。在村委會的大力扶持下,老年秧歌隊、老年太極拳、太極劍健身隊等不同的文藝組織相繼成立。聯盟人在創造生活的同時,也在快樂地享受著多彩的生活。
鄉風建設須努力,和諧之風撲面來。王紹山說道,在聯盟村,殘疾人、困難戶,弱勢群體的生活在這里得到了保障。黨總支、村委會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殘疾人的生活及就業問題,并向全體黨員、企業廠長(經理)發出倡議: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地殘疾人。無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村上則給予生活補貼或申辦低保。
通過此次線上調研采訪,實踐團深切地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大脫貧攻堅人員與共產黨員深入一線,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實事求是的群眾路線,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付出了巨大努力。聯盟村只是一個縮影,正是成千上萬的脫貧工作者的偉大貢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凝聚起人民的磅礴力量。
時間:2022-09-03 作者:劉建彤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