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觀映今 未來新篇|青山有幸埋忠骨 薪火相傳擔重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并在多地考察以及訪問時提出,紅色江山來之不易,守好江山責任重大。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
作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不負其對當代青年學子的殷切期望,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的學子,在此次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尋訪紅色皖南”的實踐團隊(以下簡稱實踐團隊),深赴廣德市楊灘鎮、新杭鎮、柏墊鎮等地,展開為期三天的實踐調研活動。善用手中的鏡頭和筆下的文字,深入紅色地區,訪談紅色人物,挖掘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在黨的光輝歷史的滋養下,堅定立足,立根筑魂,磨礪品格,努力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并致力于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1 團隊成員出發前合影 實踐團隊第一天的行程探訪了英烈山紀念館以及月克沖軍工廠紀念館兩個地方。作為此次尋訪紅色皖南的第一站,實踐團隊的成員們耳聽心受,感今懷昔,第一次深刻體會到當歷史畫卷赤裸裸地攤開在所有人面前時,那份來自于歷史深處帶給心靈的震撼。
第一部分:英雄去矣意徘徊,敢有雷霆動地哀 2006年6月3日,一架空警-200預警機在測試過程中,于廣德市柏墊鎮上方失事墜毀,機上包括機組成員在內的40人全部遇難,40位英烈為了我國自主研制的預警機偉大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永遠長眠在英烈山。
懷著“紀念英雄,深切追思”的目的,實踐團隊成員的第一站來到了這座具有特殊意義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英烈山紀念館。青山有幸埋忠骨,有一個英雄的團隊,接過前輩們的火炬,繼承著共和國的使命,永遠活在英烈山上那一聲驚雷里,長眠于廣德市境內。
圖2 英烈山紀念館吳忠良烈士遺物
隨團隊成員一同到訪的,還有廣德市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周從文、柏墊鎮鎮長易露以及宣城校區黨委副書記方留等領導,并在當地政府人員的支持下舉行了英烈山紀念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的掛牌活動,成立共建項目,打造實踐基地。
圖3 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同柏墊社會實踐基地揭牌儀式
烈士身軀化作山脈,烈士精神永鑄藍天。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紅色基地,實踐團隊成員在英烈山紀念館緬懷先烈,體會”自力更生、創新圖強、協同作戰、頑強拼搏”的中國預警機精神,憶往昔崢嶸歲月,當代青年更應深刻銘記。
第二部分:創新薪火相傳,譜寫奮斗新篇 7月8日傍晚時分,實踐團隊成員來到了第二站柏墊鎮——月克沖紀念館。“二十二載風雨兼程,半個世紀春華秋實”,月克沖紀念館作為新中國“小三線”時期重要的軍工業中流砥柱,在經歷了六十多年的風雨洗禮后,依然散發著他獨有的的紅色氣息,訴說著當年這個軍工廠生產槍炮的時一板一眼,也訴說著當時工廠工人們的愛國熱情。
圖4 月克沖紀念館序言及歷史背景介紹
撫今追昔,回憶崢嶸歲月,放眼時代新篇章,以統觀全局的視角介紹著這個紀念館;進入館內,一道時間軸將月克沖的歷史展開于工廠概貌、工廠創建、工廠職責、工廠轉型等方面之間,并且以制造的內容為載體,56式7.62毫米槍彈、64式7.62毫米槍彈……這些內容清晰地將每一時間片的相關歷史信息展現在團隊成員面前,進一步了解這段關于九四零軍工廠的輝煌歷史;再向縱深,當年不同班次的開墾畫面、勞作場景以及一臺子彈壓床映入眼簾,以靜態的畫面訴說著無數生動的、感人至深的動態畫面,無數工具槍、彈藥、鏈條,高級圓珠筆芯等產品在這個地方,通過月克沖工廠工人們“住‘干打壘’,喝黃泥巴湯水”的艱苦跟斗和辛勤耕耘,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零基礎攻關,幫助新中國以“軍民結合”的姿態不斷發展工業和工廠。
充滿歷史氣息的黑白布景的老照片和各種歷史遺物位列展館當中,那一剎那仿佛整個國營工廠的發展樣貌就這樣直白的攤開在團隊成員面前來,這仿佛是一場跨越世紀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名為傳承的對話。
圖5 月克沖紀念館內部歷史事件相關陳列
月克沖的新起航——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回望新時代,柏墊鎮始終堅持加強黨的建設不動搖;堅持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不動搖;堅持加強“山水田園,美麗柏墊”的建設不動搖;君泰山莊、雨燕谷、徐家木業等一系列當地特色產業正在穩步發展,探索了一條“旅游+產業”、“旅游+農業”、“旅游+文創”的產業發展路徑。
團隊成員在經過今日對月克沖紀念館的參觀和學習,受益頗深。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吾輩先人,用自己的雙手無私奉獻,默默無聞。三線建設那段可歌可泣的光輝歷史,喚醒艱苦奮斗年代樸素的情感回憶,傳承歷久彌新的三線精神,也展現了新時代柏墊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而今新時代的柏墊鎮更應堅持黨建引領,不忘砥礪奮斗,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山水田園,美麗柏墊”高質量發展的新成就。
圖6 月克沖紀念館鄉村建設成果展示
第一天兩站的紅色紀念館給實踐團隊的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代的篇章,久遠的革命記足跡,隨著三下鄉活動的開展再次給廣德這座充滿紅色基因的城市渲染上了別樣的風情。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更應以飽滿的熱情和創造力,以傳承紅色基因為載體,為廣德這座承載紅色基因的城市注入新的元素。在紅色基因的滋養下,廣德這片土地將綻放出更加燦爛的文化之花,同時以史為鑒,身體力行,肩負起時代的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用自己的行動書寫新時代的紅色篇章。
(文/ 程洋洋 戴欣玥 孟蘭一圖/張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