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會實踐 |“胸懷雨花心,傳承五史情”——愛國主義高校教育基地實踐團隊赴南京市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調研
心懷不朽,方能正身。2024年暑期,“胸懷雨花心,傳承五史情”——南京師范大學愛國主義高校教育基地實踐團隊來到南京市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開展實地考察、線下采訪、問卷調查等多種實踐活動。團隊成員懷著對英烈的崇敬之情,聆聽先烈的奮斗故事,感悟英雄氣概,汲取愛國力量。同時提升對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融入高校“五史”教育的現狀認識,研究并提出其提升路徑,致力于增強大學生對“五史”的價值意蘊與精神意義的認識以及弘揚愛國情懷。
團隊成員沿著“雨花英烈精神”青年運動史教育線路,走過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信仰步道、雨花臺烈士陵園北群雕、丁香樹、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廣場等站點,感受信仰的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線下實地調研
(一)尋訪紅色足跡,感悟雨花精神
·雨花魂常存,英烈在心間
進入紀念館,“信仰的力量”五個大字直擊人心,1519名烈士的名字在旁鐫刻著。展廳內除了陳列著大量歷史資料和珍貴文物之外,還采用了多種形式藝術化地表現烈士們的英勇事跡和革命歷程。成員們駐足觀看,仿佛在和烈士們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從中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為了革命理想而堅強奮斗的不屈意志和偉大犧牲精神。

圖為團隊成員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內
·信仰之路,吾輩邁步
踏過信仰步道,成員們觀看了愛國主義教育視頻,體驗微課堂、微黨課所帶來的沉浸式“五史”教育。走過雨花臺群雕廣場,九位烈士的不屈形象給成員們帶來內心的震撼感受,增添了對先烈的敬仰之情。丁香園中,成員們在丁香樹前默哀,因丁香和樂于泓的革命愛情故事而動容,也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而打動。
參觀完畢后,成員們都表示,他們不僅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烈們舍己為公的奮斗精神,也感受到“五史”教育通過多種形式潛移默化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雨花臺烈士紀念碑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丁香園
(二)采訪高校青年,了解“五史”教育
實踐中,團隊成員與高校學生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在“大思政課”背景下,如何深化五史教育,加強校館合作,提升學生的愛國意識。
當被問及希望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在未來的“五史”教育中發揮哪些作用時,大學生們紛紛表示,希望紀念館能夠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通過更加豐富多樣的展陳形式和創新的教育手段,讓“五史”教育更加生動、接地氣,讓年輕一代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歷史、銘記歷史,從而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談及學校與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的合作,大學生們普遍認為,這種合作模式對于加強“五史”教育、提升愛國意識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他們認為,通過實地參觀、親身體驗,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紀念館的專業講解和豐富資源,也能夠為學校提供寶貴的教學素材,使“五史”教育更加系統化、科學化。
此外,大學生們還表達了對與紀念館有更多交流互動的渴望。他們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機會參與到紀念館的志愿服務、主題講座、歷史劇表演等活動中,通過親身參與,加深對“五史”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他們也希望紀念館能夠推出更多面向大學生的特色活動,如歷史情景再現、互動體驗區等,讓“五史”教育更加貼近年輕人的生活,更加深入人心。
由此,團隊成員了解到,“五史”教育的館校合作意義重大,需要通過多種特色活動形式來打通路徑。


圖為團隊成員對大學生進行采訪
(三)問卷調查助調研,聚焦現狀抓問題
團隊成員在此次實踐中通過線上線下問卷調研和后期的問卷結果分析中認識到了目前紅色基地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調查中,部分受訪者對五史只有簡單的了解,并不能深刻認識其與中小學以及高校教育融合的價值。而且紅色教育基地教育宣傳形式方面存在問題:整體上統籌、投入不夠;單個基地資源挖掘不充分,利用率有限,宣傳力度不足,與社區聯系薄弱;基地所在社區及其公眾對建設、 利用基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等。
由此,團隊希望切實有效地發揮和提高紅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形式。

圖為線下問卷填寫
以雨花心承“五史”情,以“五史”情促愛國志。通過實地考察、線下采訪、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團隊了解到高校“五史”教育現狀和館校合作的可能路徑,也感受到雨花英烈精神的熏陶和紅色資源賦能“五史”教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本次實地調研的結果表明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高校“五史”教育融合的可行性與重要性,并探索出了多種相關活動形式,可為高校開展“五史”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路徑,賦能愛國主義教育。未來,團隊成員將繼續秉承“胸懷雨花心,傳承五史情”的初心,加強學生五史教育的館校合作路徑,堅定理想信念,培育時代新人,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