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若水計劃”博士團近日赴長江流域開展“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此次調研活動通過深入走訪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機關、長江科學院、長委水文局漢江局、長委水文局三峽局,三峽水利樞紐等單位,融合科研與實踐,挖掘水文發展的新動力。
圖1 博士團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合影
強基固本,初探水利新格局
博士團首先造訪了水文局機關和長科院,開展了一系列訪談活動。座談會上,專業人員表示,未來的水利發展將注重“自動化、智能化、一體化”的全面革新,這為新時代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指明了方向。長科院和水文局預報中心展示的技術研發與突破讓博士團成員意識到先進科技在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在與校友的訪談中,博士團成員深入了解如何將所學付諸實踐,把握行業轉型中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百年老站,見證時代新蛻變
博士團一行前往長委水文局漢江局、三峽局的多個水文站和三峽水利樞紐進行調研。在這里,成員們了解到如今的泥沙、流量、水質等水文要素監測方法從傳統的人工測量邁向了自測、自算的智能化新方法。博士團成員們表示,水文測驗工作日新月異的發展,也鼓舞他們在傳統中汲取智慧,創造水利行業
新價值。
圖2 博士團調研漢口水文站測船
知行結合,錘煉人才新思路
部分博士團成員赴長江委水文局下游局南京分局三橋水文基地進行了為期14天的頂崗實習。博士團成員在水文基地學習完成了水位、流量、流速、懸移質輸沙率及河道床沙測驗等多項外業工作。通過“理論結合實踐”,博士團成員們不僅提升了實踐能力,也強化了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信心與能力。(通訊員:方正 王藝雯)
圖3 博士團在三橋水文基地頂崗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