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促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7月15日,山東大學"九州尋薪火,E映石榴紅"民族文化調研專項社會實踐隊前往濟南市十六里河街道秀泉社區,為50名初中生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動。
實踐隊成員李秉憲、趙文涌、張朝暉、張志鑫四位同學精心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課堂以"中華民族一家親"為主題,通過"多彩民族概況"、"民族文化瑰寶"、"民族團結故事"三個板塊展開講解。隊員們用生動的語言和精美的圖片展示了我國56個民族的分布特點、服飾文化、傳統節日等,重點介紹了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課堂上,同學們對少數民族的獨特風俗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為增強活動趣味性,實踐隊設置了多個互動體驗環節。在"民族服飾試穿"活動中,同學們輪流穿戴不同民族的特色服裝;"民族美食我知道"趣味問答讓同學們了解各民族的飲食文化;"民族語言小課堂"中,隊員們教同學們用藏語、維吾爾語等說簡單的問候語。最受歡迎的是"民族歌舞體驗"環節,實踐隊帶領同學們學習了藏族鍋莊舞的基本動作,現場歡聲笑語不斷。
活動最后,實踐隊和同學們一起合唱《愛我中華》,動聽的歌聲將活動推向高潮,不少社區居民和同學家長也自發加入,現場洋溢著民族團結的和諧氛圍。

秀泉社區居委會主任王老師表示:"這次活動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既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又讓青少年深刻理解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參與活動的學生說:"原來我們國家有這么多有趣的民族文化,我要和班上的少數民族同學多交流,了解更多他們的風俗習慣。"
實踐隊隊長李秉憲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有責任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這次活動不僅讓同學們了解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也讓我們實踐隊員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們將繼續開展此類活動,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貢獻青春力量。"
據悉,該實踐隊后續還將與社區保持密切合作,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體驗"等系列活動,持續深化民族團結教育成效,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