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為徐州澎湃
首先,我們感受到徐州的地域性特點。徐州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氣候;徐州有“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池塘;徐州有“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的忙碌。
徐州連月亮都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它靜觀我們幼年時的嬉鬧、青年的雄心壯志、晚年的落葉歸根。它是心目中永遠不變的坐標,是那無盡海域中的溫馨港灣,讓我們在漂泊無助時尋得一絲精神慰藉。其次,作為土生土長的徐州人,我們感受了徐州變化。通過下面圖片,我們不妨感受了外貌方面的深大變化。商業區由老古走向了繁華、由低樓走向了高樓大廈、由美觀走向了震撼。
住宅區由整齊規劃走向了依山靠水、生態宜居、現代化管理。灰墻黛瓦的圍墻、潔凈如洗的道路、仿古式休閑桌椅……黃樓街道永康小區,一派祥和寧靜。每天清晨,社區居民張阿姨或在小區里慢跑,或在健身區鍛煉。“公共環境越來越美,老舊小區也毫不遜色。工業區由輕重工業走向了清潔、可持續、污染小,還走向了高科技發展的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常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然而在生態修復管理方面,徐州也發生了許多嚴格的變化,似的徐州更美麗。風景如畫的九里湖濕地公園,吸引眾多市民前來游玩。難以想象,當初的采煤塌陷區,如今成為讓市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城市“綠肺”。萬河畔,年逾七旬的陳桂榮每天都要到河口公園走走。十幾年前,這里還是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橫流的“龍須溝”。“曾經又臟又臭的河道,如今成為文化景區,我們這代人有福了!”陳桂榮感慨地說。鼓樓區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將丁萬河沿線近百家化工小企業搬遷關閉,從源頭上切斷工業廢水污染問題,又關閉沿線17家小煤碼頭,遷移關閉附近幾十家煤沙堆場、近萬平方米養殖場,為整治丁萬河做好前期準備。通過實施疏浚河道、沿線綠化、建橋鋪路等一系列綜合治理工程,讓丁萬河成為“最美家鄉河”。丁萬河的蝶變,不僅改變了周邊群眾生活,生態環境的全面提升更吸引一大批重大項目競相涌入。高樓林立、山水相融,一個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新城已然在該片區顯現。
視角不同,腳下的這片土地也有了不一樣的味道。有幸“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近距離感悟江蘇的發展與變遷,收獲頗多。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驀然回首,雖然沒有很長時間的鍛煉,但卻給我帶來的影響遠沒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讓我們有機會到社會的大課堂去見識世面,增長才干,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從現在開始,更重要的是注重自己能力的培養。從徐州的變遷中無不體現出中國人民用點滴努力實現跬步千里的躍升。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作為青年學子,我將牢記肩上的使命,用自己的所學報效社會。
時間:2022-08-27 作者:楊悅悅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