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學 法政學院7月30日訊】(通訊員:蔣凱倫)疫情防控期間,不法分子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更新詐騙手段與理由,其中電信網絡新型詐騙的手段更是層出不窮,不少人在缺乏法律意識與保護意識的情況下落入詐騙陷阱。
當前,在疫情大背景下,面對不法分子的詐騙行為,我們當以利用所學的法律知識,響應時代號召,以法政青年敢于擔當的精神面貌,為社會普法、降低詐騙成功率作出一份貢獻,利用所學專業服務群眾、服務社會,乘著時代浪潮,爭做普法先鋒。
7月13號,通過線上電話的形式采訪了當地一位民警,了解到該地派出所針對防詐騙做了許多切實有效的措施。
一、 張貼宣傳海報
通過聯系當地居委會或村委會,在門口張貼有關宣傳防詐騙的海報,上面講述了一些常見的詐騙手段以及應對方法。
二、 警民對點服務
在路過周邊房屋時,有很多顯眼的地方會張貼民警的照片和聯系方式,方便居民第一時間進行報警,在平時也可以隨時咨詢。
三、社區宣傳,由民警到社區進行專門的宣講,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識。
疫情期間,發生許多新型的詐騙案件,通過民警的講述,我了解到幾例具有典型特征的當地詐騙案件。一是疫情初期發生過一些利用口罩等醫療物資缺乏進行的詐騙案件,通常通過微信聯系買家,利用買家迫切需要物資的心里進行詐騙,具體又分為故意抬高價格和實際上沒有貨源,空手套白狼的詐騙。二是利用疫情期間各大學校都有延遲開學,利用這一點進行電信詐騙,通常是以收取學費為借口,也有發生在大學生身上,因為大學生通常都是由自己直接進行繳費,缺乏安全意識。三是購物類的詐騙,犯罪嫌疑人通常是掌握了受害人的一些網購信息,借此來進行詐騙,比如打電話稱其為客服,物品有質量問題需要退款等。四是偽冒身份進行詐騙,比如犯罪嫌疑人會偽冒受害人的上司,進行詐騙等。
現實中存在著許多詐騙案件,隨著網絡的發展,各種新型網絡詐騙葉層出不窮,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小心防范。作為大學生,我們喲應當相應國家號召,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社區或村莊了解這些新型的網絡詐騙,預防人們跌入詐騙陷阱,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浙江理工大學 法政學院團委 責任編輯:蔣凱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