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根據前期調研成果設計出更符合鄉村發展的垃圾分類方案。8月4日上午,青青小草實踐團成員通過騰訊會議在線學習的方式,觀看浙江省鄉村垃圾分類的視頻。
通過線上學習得知:相比城市,農村生活垃圾相對量少、成分簡單,決定了農村對垃圾處置設備的要求相對較低,消納能力強。即使沒有垃圾分類箱,也可以照常進行。村民的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占很大的一部分,而廚余垃圾可以就地堆肥,轉化為有機肥料供農民二次使用,充分實現資源百分之百的利用率。可回收的包裝等垃圾可交由資源利用企業進行再利用;其余垃圾則可集中填埋處置。在學習過程中,實踐團成員觀察到了在這些示范村在實施垃圾分類時都會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提高村民參與的積極性,例如:垃圾分類考核“紅黑榜”,農民之間無形中形成了良性競賽,分類成果接受所有人的監督。在上午兩個小時的學習中,實踐團開始對于垃圾分類方案的設計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下午,實踐團成員分小組研究鄉村垃圾因地制宜的處理方法。一部分成員對鄉村廚余垃圾因地制宜需要采取哪些措施,進行哪些步驟,產生的有機肥效果如何等問題進行資料查找以及研究分析。另一部分成員對于可回收垃圾鄉村積分兌換制度進行了研究、優化,還有一部分查詢相關資料并結合相關的化學知識對前期政府部門提出的有害垃圾能否無公害處理的問題進行了研究。
晚上,實踐團成員通過騰訊會議對上午和下午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討論。并根據前期的調研方案結果設計出了適合鄉村發展的垃圾分類方案。對處理廚余垃圾提出因地制宜的處理方法。最后,實踐團成員一致認為:即使沒有相關的垃圾分類設施,只有簡單的傳統垃圾箱,垃圾分類也可以在村莊正常進行。
據悉,實踐團成員將前往實踐地村莊將垃圾分類設計方案反饋給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