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檢驗實踐團隊的實踐結果及后期設計方案的可行性,8月5日,實踐團成員帶著實踐團隊的實踐成果來到了安丘市偕戶社區委員會和趙家赤埠村。
上午,實踐團成員趙愛麗來到偕戶社區委員會。在表明來意后,趙愛麗展示了實踐團隊垃圾分類的調研結果。村民對于實施垃圾分類政策持支持的態度。他們認為垃圾分類對于環境美好,資源利用都是有所幫助的。同時,大多數的村民認為垃圾分類沒有必要進行嚴格的獎懲制度。只要社區村莊加強知識宣傳,村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必能成為常態。
實踐團隊將村民對于垃圾分類的一些意見也反饋給政府工作人員。并且實踐團成員將垃圾分類方案設計的一些想法與工作人員做了交流。工作人員對于實踐團成員設計的垃圾四大分類宣傳單頁表示肯定,提到,這樣做對于城鄉環境治理有很大的幫助,也可以提高可回收垃圾的利用率,減少垃圾處理中端、終端垃圾分類的工作量,將產生的垃圾得到合理的處理。同時,政府工作人員也對于團隊成員設計垃圾分類方案關于廚余垃圾處理地的構建,廚余垃圾的處理設施等問題做出指導。
下午,實踐團成員通過騰訊會議將實踐方案進一步優化。隨后,實踐團成員帶著設計方案來到了趙家赤埠村,得到該村趙書記的肯定。為了解垃圾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實踐團成員采訪小賣部王阿姨,就可回收垃圾積分兌換制度與王阿姨深入交流。據團隊成員了解,王阿姨認為這種制度非常好,既可以將垃圾變廢為寶,美化村莊環境,形成一種鄉村風尚,又可以帶動村莊經濟流動。團隊成員又采訪了一位環衛工作人員,環衛工人員表示:垃圾分類的制度可以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減少村莊垃圾遍地的現象,避免垃圾臭味的出現。
前了解,再宣傳;后反饋,再了解。青青小草“助力垃圾分類,共建美麗鄉村”團隊據前期走訪調研實踐成果設計合適的垃圾分類方案,真正為助力垃圾分類、共建美麗鄉村獻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