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關鍵在人,只有幫助貧困群眾樹立擺脫困境的信念,徹底改變一些貧困戶的“等靠要”觀念,才能徹底拔掉窮根。每個貧困戶的情況不一樣,每個貧困村的情況也不同。因此只有因地制宜利用村莊自身資源,挖掘自身優勢,幫助村子摸實情、定規劃、理路子、辦實事,才能為村莊增收創收。”十堰市丹江口市官山鎮趙家坪村,書記尹代群如是說。
十堰市丹江口市官山鎮趙家坪村地處偏僻,脫貧任務重,以趙洪田,尹喜漢,王明有為首的特困戶是阻擋在打贏脫貧攻堅路上的攔路虎。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疫情以來,針對村內困難群體,村支部在尹代群書記的帶領下,三天一走訪,七天一巡查,為村內貧困戶發放蔬菜,瓜果,米面。五月疫情稍松,村內清潔工作分發給貧困戶,各個出入口點對點安排站崗等,自食其力,憑勞動所得的收入,使大部分困難家庭得以正常運轉,脫貧攻堅戰的勝利近在眼前。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指出,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沖鋒號已經吹響,當歷史來到21世紀的第20個年頭,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縱觀古今,誰都不能否認,今天的中國,書寫了“最成功的脫貧故事”。趙家坪村的改變只是冰山一角,改革開放40多年來,8億多人口實現脫貧;全球范圍內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貧困人口由9899萬人減少到600多萬人,連續7年每年減貧規模都在1000萬人以上,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見。
回首,展望!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跑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一公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一任接著一任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才能以尺寸之力積千秋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