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走中國特設社會主義道路,中國扶貧也走特色扶貧道路。今年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一年,由于疫情原因,決勝脫貧攻堅問題面臨更多的挑戰。湖北醫藥學院“最后一公里”實踐隊團隊成員對各自家鄉對精準扶貧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實地走訪和線上線下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疫情對貧困戶的影響,以及疫情期間國家對貧困戶的扶持政策。
據團隊的走訪中發現,幾乎所有貧困戶都認為接受精準扶貧后家里的收入有所增加,并且在平時有生活上的問題反饋給扶貧干部時都能得到有效解決。由此表明,關于脫貧攻堅四個問題中“誰來扶”這一問題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選擇駐村干部幫扶,打通了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構建大扶貧格局。
團隊收集了接近300份調查問卷,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48%的人認為在于進行技能培訓,36%的人認為關鍵在于培育新型產業。團隊成員劉鏡在十堰鄖西縣的調查中發現家住深山的貧困戶借助大山資源采摘野生葛根,經過加工制得野生葛根粉售賣來脫貧。團隊成員嚴夢蓮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長湖村的調查中發現,長湖村2019年精準扶貧政策從產業、教育、健康三個方面進行幫扶。在多方的幫助下,脫貧率達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