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為深入了解地方上脫貧政策實施效力以及實際脫貧情況,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新石光初陽隊于7月7日赴喀什伽師縣米夏鄉阿亞格英溫村開展為期三天的實地調研。在此期間,實踐隊對阿亞格英溫村第一書記陳浩進行專訪并且參觀了村內晨峰服飾工廠、新梅田地、村民大院等多個地方,以此來了解阿亞格英溫村脫貧現狀,探尋當地適用脫貧策略。
扶“志”和助“智”多方結合
7月7日,實踐隊來到喀什伽師縣米夏鄉阿亞格英溫村對該村扶貧措施及成果進行初步了解,并對阿亞格英溫村第一書記陳浩進行專訪。
實踐隊員在采訪第一書記陳浩時了解到,書記來到村子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動員村民,開展思想工作。書記解釋道:“扶貧先扶‘志’和‘智’,扶貧工作要想順利進行便需要培養農民的個人脫貧意識,即改變村民的懶惰、容易滿足、安于現狀等心理。針對此問題,書記帶領駐村工作組全村四處奔走為村民們做思想工作,并且還跟著村民一起耕作,幫助他們培養勤勞致富的意識。隨后書記談起了村內教育問題,其稱村內目前只有一所幼兒園,孩子們上小學還要去另一個村子。“知識是我們改變命運最好的方法,想要脫貧致富,不能僅靠別人的幫助,還要讓孩子們學到知識,學有所成后再來建設自己的家鄉,所以我建議村子應該早日集資建成小學。”實踐隊員張嘉鈺針對此現象建議道。
專訪結束后,實踐隊員李亞感慨道:“原來新疆南疆地區的脫貧攻堅之戰這么不易,僅僅單看脫貧是一件事,但是想要做好這一件事,還需要和教育、就業、社會福利、環境建設等各方各面聯系起來,勤勞致富、脫貧致富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傳承,不能過于心急也不能脫離實際。”
全村脫貧不遺漏
經過前一天的初步了解后,7月8日實踐隊開展了采訪調研。實踐隊員首先對多位村民進行了采訪。從村民口中實踐隊員得知村內道路原本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但是近年都已鋪成泊油路,并且還修建了人行道來保障行人的安全。此外,現在已全面推進煤改電工程,家家戶戶都裝上了電暖氣。其中一位村民接受采訪時說道:“現在家里也都通上了自來水,我們的生活用水終于有了保障。”
與村民交談完后,實踐隊員便前往村內的商鋪以及企業,其中最大的晨峰服飾工廠是政府為了解決村內就業壓力大而開設的企業,該舉措現已為村內提供了40個崗位,大大緩解村民就業壓力。在與多名工作人員交談中,實踐隊得知目前雖然村內脫貧工作進展頗有成效,但仍有個別村民家中人口基數較大,勞動力不足,缺少獲取收入的渠道,因此沒有能力完全脫貧,只能通過圈養政府捐助的牲畜來補貼家用。“這些家庭可能還會有因家中突發重大變故、土地鹽堿化嚴重等不可控因素造成返貧現象,這一類家庭應該是政府及駐村工作組下一步的工作內容。”實踐隊員宋宜凱補充道。
千里搭橋獻愛心
其實在實地調研之前,實踐隊便已通過網絡了解到村內設有積分兌換制的愛心超市,超市內的物品主要是各式各樣的衣物,村民們可以通過積分來換取所需衣物。為了幫助村子更好地建設愛心超市,實踐隊員王力宏聯系到了上海市金山中學新疆部的老師與同學們,向他們講述了實踐隊的目的。在學校委派老師和學校自管會的幫助下,實踐隊共籌集到滿滿七大包的衣服和褲子,總重約700公斤,共計1500余件。隨后實踐隊員們克服了運費貴、物資多難以運輸等問題,順利將金山中學新疆部老師和同學的愛心與溫暖帶到到了阿亞格英溫村。
“在這次實踐過程中最令我驕傲的便是我們籌集到了1500余件衣物,這些衣物不僅能切切實實為當地的孩子們帶來生活上的保證,為實踐地帶去愛和溫暖,還跨越千里連接起了上海金山小學與阿亞格英溫村,讓愛心不會因為距離遠而減損。”實踐隊隊長解子祺說道。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是大勢所趨,各方各地皆已開始脫貧攻堅的收尾工作,阿亞格英溫村的書記帶領大家通過勞動致富是全國上下鄉村扶貧的一個縮影,鄉村扶貧的工作開展,助力著鄉村的經濟發展,同時也不斷提升鄉村村民們的生活幸福感,為國家復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