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下午,山東理工大學“赴隴援西”暑期實踐團為進一步調查甘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洮硯”在該地的實際發展狀況及當前所面臨的部分問題,特依托騰訊會議平臺對中華硯雕大師馬萬榮先生進行線上采訪。
馬萬榮先生出生于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洮硯鄉制硯世家曾榮獲甘南州“向上向善,創業創新”好青年、“最美卓尼人”、“甘肅工藝美術優秀技藝工者、甘南州“勞動模范”等眾多榮譽稱號,并出任卓尼縣第十八屆人大代表,政協卓尼縣第十四屆政協委員,甘肅省洮硯協會鑒定委員會常務委員,深圳市當代名家文房四寶博物館副館長,中華硯雕大師硯湖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青委委員,甘肅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卓尼洮硯協會常務副會長兼副秘書長,《中國洮河硯》一書主編等職務。現任卓尼縣萬榮洮硯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
采訪伊始,對于洮硯作為四大名硯之一,與端硯、歙硯的主要區別與優勢是什么?以及洮硯制作工藝上的精妙之處有哪些?這兩個問題實踐團成員武雪兒向馬萬榮老師提出疑問,馬萬榮回答道,首先在洮硯所用硯石的材質上,相對于其他硯石而言,洮硯的石質更加碧綠,貯墨時不易變質,十多天都可以不干涸,并且石質更加細膩,發墨細快,能夠保溫利筆;然后是最大區別即洮硯大多帶蓋子,而其他硯石沒有,其中主要的原因則將追溯到洮硯的起源,多是受當地人們的生活習慣影響,才有了現在帶蓋子硯臺。
隨后,武雪兒又對馬萬榮提問道洮硯技藝的傳承進展如何,馬萬榮說,除在他所就職的洮硯傳承傳習基地內由民間手藝人親手傳授外,現在洮硯已經作為非遺產物規劃到甘肅省的教育計劃中,在蘭州市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專門課程,并將有源源不斷的生源涌入,而馬萬榮老師也作為該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導師積極鼓勵人們傳承非遺技藝,并依托此門手藝謀生。據他講述,他作為洮硯制作技藝大師,已經有數百位弟子得到傳承,并有多位弟子進入專門領域,取得一定成績。
接下來,就目前洮硯市場所宣傳的老坑硯石原石稀少等問題武雪兒再次提出疑問。馬萬榮解釋道,其實就卓尼當地的現況來看,網絡宣傳有一定的夸大程度,其原因不乏為商家的炒作。雖然洮硯屬于礦石產物,會出現原材料日益減少的現象,但是卓尼當地及附近地區的硯石儲藏量是非常豐富的,只是在裸露在地表目前開采出來的原石數量較少,故給部分商家借機炒作提供了依據。
最后,馬萬榮就當前的洮硯推廣及由洮硯產生的旅游業經濟所面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闡述。他講到,洮硯制作技藝的傳承已經在政府的幫助下的得到大力的扶持,包括在高校開設專門專業、建立教育基地等等,但是對于洮硯本身的宣傳程度,仍僅限于在甘肅省范圍內的宣傳,故導致洮硯雖作為四大名硯之一,但知名度較廣州端硯、安徽歙硯、澄泥硯相比略小,并舉例,端硯所在地廣州的高速公路旁便有相關的廣告牌等多種方式的醒目宣傳,而洮河硯卻沒有。他表示,也希望當地政府可以再加大力度向全國推廣洮河硯。然后是由洮硯所產生的旅游等經濟、文化產業,現如今自媒體的發展及其迅速,包括馬萬榮在內的眾多洮硯技藝大師都開始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網絡宣傳,并在各大電子商務平臺建立網上店鋪,可據他所說,洮硯作為具有一定收藏價值的非遺產物,網上店鋪多數銷量一般,僅出售一些價格中等或偏低的體驗性產品,而消費者想要購買具有更大收藏價值的硯石則更多選擇去往卓尼當地親自挑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卓尼的旅游業帶來了極大的生機。
采訪結束后,馬萬榮老師就即將舉辦的多項洮硯展示等活動向“赴隴援西”實踐團發出誠摯的邀請,并期待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能夠將洮硯及洮硯制作技藝推向全國,讓更多人認識到卓尼非遺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