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鄉村建設之發展,落地生根之困難
自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各級黨組織、政府均出臺相關政策以引導社會資源向鄉村傾斜;地方部分龍頭企業也發揮領頭作用,通過全域規劃,深耕鄉村振興重大項目;鄉村自治組織也正不斷增強回應性,深度結合政府政策與社會資源,積極看向鄉村振興期望,切實維護,落實和發展村民們的利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但在鄉村振興項目落地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誰牽頭,誰出資,誰參與等問題,市域或縣域政府因地制宜地做出全面系統化的安排,將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全域經濟發展規劃進行通盤考量是使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因素。
石匣村,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柳埠街道的一個國家級古村落,自06年引入珍珠油杏以來,積極回應國家政策,在政策,市場和技術的共同驅動下,打造“一村一品”微型經濟圈,成立合作社,堅持綠色引領,緊跟市場風向,深度貫徹“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這一準則,但如何將鄉村振興政策落地還需區域政府,鄉村自治組織,地方企業等的共同深耕。
管理學院珍珠油杏保衛小隊這次來到了石匣村調研珍珠油杏產業,切身了解鄉村發展現狀。
石匣發展|從玉杏到油杏,抓住產業特色
鄉村產業特色化是根本。在訪談工作中,石匣村黨委書記張澤亮表示“國家對農業的重視,我們自己也看到了發展前進,成立了合作社,打造一村一品的品牌效應。”濟南南部山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孕育光澤度高,味濃甜的珍珠油杏,作為濟南面積最大的珍珠油杏基地,擁有較為突出的自然稟賦和產業資源,地區政府應當緊緊抓住這一優勢,憑借自然資源難以模仿和復制的先決條件,加以專業策劃和精心運營,打造真正特色產業,將創響珍珠油杏品牌,擴大市場影響力,逐步形成“多村一品”微型經濟圈、農業產業強鎮小型經濟圈、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型經濟圈、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大型經濟圈,構建鄉村產業“圈”狀發展格局。
發現問題|人才隊伍改進動力不足,水肥一體化項目遇挫
1.水肥一體化項目
石匣村希望利用水肥一體化系統,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提高肥料利用率,節省人力,切實提高石匣村珍珠油杏的生產效率。
然而目前石匣村水肥一體化項目仍處于準備階段,阻撓其開展的主要原因是石匣村地勢不易鋪設管道,且資金不足,回收成本時間長,短時間內難見收益,較難吸引種植戶投資。
l 資金和項目投入亟待加大。山區農田多呈狹長分布,單個工程受益面小,資金需求量大,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投入成本高,單位投資效益低。
l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養護機制亟待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著“重建輕管、重大輕小”的現象,對已建成的水利工程項目,幾無管護人員和經費,缺乏管護設備
2.人才隊伍改進問題
l鄉村年輕人回流
鄉村年輕人的回流是張書記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之一,鄉村發展領頭人至關重要,村內的電商處設施已經構建好,卻因缺乏人才而閑置。如何建立起對鄉村對有追求、有理想的年輕人的吸引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和書記的訪談中,我們也提出了很多對年輕人真正有吸引力的因素。農村年輕人出村,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種植業收益周期性較強,收入不夠高;在村里孩子無法接受更多的教育;想要在城市買房,走出農村等等訴求。從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角度,珍珠油杏產業發展能夠帶動收益,吸引企業將重心下移,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從而釋放農村生產力等等。
l 積極對接科研單位,拓寬與大學學院扶貧項目的溝通渠道
濟南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等部門的科研成果常常需要試驗田載體,石匣村應當主動溝通,積極承接試驗田項目,借此,抓住農業發展前沿,做領頭羊。同時,架起與人才溝通的橋梁。據報道,20年,山東管理學院召開了第一屆電商扶貧暨主力鄉村振興研討會,與長清區政府舉行簽約儀式,助力鄉村發展,不少大學生團隊也利用空閑時間幫助村民們開展電商項目,直播帶貨,F階段存在的問題正是各方溝通渠道沒有形成,導致現有的人才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
再交流|完善產業結構,構建全產業鏈
1.加強農產品初加工
加強果蔬等鮮活農產品在產地的初加工,對于減少產后損失,延長供應時間,提高質量效應是很有裨益的。石匣村村民在訂單確定后,將珍珠油杏采摘下來,迅速進行分裝,最終由貨車統一拉走的處理方式,沒有太多的注意可對農產品進行初加工,如預冷等。常見的預冷方式有自然冷卻,冷水預冷,冰預冷,強制通風預冷,壓差預冷等等。石匣村珍珠油杏產業的冷鏈物流尚未建立,源頭的預冷處理似乎尚無必要。但需知果蔬采后攜帶的田間熱相當大,陽光直射帶來的升溫遠不是運輸途中有遮擋物前提的熱量所能比的,而不管是從上述來看,還是從冷鏈物流的發展來看,對預冷方式和技術加以重視并逐步發展都是很有必要的。
2.建設田頭小型倉儲保險設施
建設田頭小型倉儲保鮮設施,了解到政府資金有限,應進行戰略性任務轉移。合作社應響應濟南市農業農村局關于2021年度全市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項目申報的公告,與具備申請條件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和批發市場達成合作,將水果倉儲保鮮任務移交給具備冷鏈倉儲的企業和批發市場。
3.鄉村振興項目落地的根本問題
。構建全產業鏈方面的項目落地時常常出現:地方政府層面戰略不清晰或者不符合當地情況,對引進的項目如何定位比較模糊,進一步導致投資商和開發商不敢進入;地方財政財力不足,支持力度有限,基礎設施很難完備;政企合作不夠順暢;因為工作地點、待遇及本身人才的稀缺性使得很難有滿足發展需要的各方面專業人才,人才隊伍短時間難以改進等等問題。從項目開發操作發面,針對總體規劃體量過大及開發企業能力問題,可通過專業服務模式創新來解決這一難題。優選不同環節的服務機構共同合作,分擔任務難度與成本,提升項目最終成功落地的概率,而不是成為空殼。從縣級政府戰略方面,在資金量有限的情況下,在考量全域規劃安排下,加強具有承載力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人才技術方面,一方面改善鄉村經濟狀況,吸引年輕人回村發展,形成培訓體系;另一方面,解決溝通障礙,與當地科研單位,電商學院,社會實踐隊伍架起溝通橋梁,充分利用現有人才資源,改變尷尬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