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劑'探尋戰'疫'智慧”
隊長:范嘉容 隊員:顧錦洋 王思妤 嚴霄楠 王樂琳 盛婧瑛 陳龔宇 沈睿奕 鄒伶瑜
當前,全球疫情加劇蔓延,多個國家出現新冠病毒新變種毒株,且國內多地發生聚集性病例。為了解后疫情時代醫護人員工作者的工作感想及醫療新模式,我們團隊在南京、蘇州、常州和無錫采訪醫務工作者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采訪對象:
金悠悠,女,昆山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醫師,“國醫大師周仲瑛昆山傳承工作室”傳承弟子。
上海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針灸經絡研究所進修學習。臨床擅長小兒疳積、青少年近視、干眼癥、視疲勞、麻痹性斜視、更年期綜合征、不孕不育、月經不調等疾病的針藥聯合診治。
現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治未病專業委員會會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體質分會青年委員、昆山市中醫藥學會中醫科普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昆山市中醫藥學會針灸推拿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承擔蘇州及昆山市級課題各一項,核心論文數篇。
梅麟鳳,女,昆山市中醫醫院,副主任中醫師,蘇州大學醫學碩士,南京中醫藥大學與德國紐倫堡大學中醫針灸合作項目專家,江蘇省針灸學會臨床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針灸學會針藥結合專業委員會委員,昆山市臨床專業委員會委員,昆山市中醫藥學會第一屆針灸推拿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朱芳,女,昆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內分泌科護士長主管護師,昆山市護理學會呼吸內科專委會秘書,蘇州市糖尿病專科護師,2019年蘇州市優秀護士,參與市級課題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
湯雪琴,女,昆山市中醫醫院普外科護士長,昆山市外科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昆山市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班授課老師,南京市中醫院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班成員。
梅芳,女,昆山市中醫醫院肛腸康復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江蘇省康復醫學會康復護理專業委委員,南京市中醫護理專科護士,昆山市中醫藥學會中醫護理學會委員,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撰寫護理論文6篇,發明實用新型專利3項,參與課題3項。
趙曉玲,女,江蘇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護士長,主任護師,護理學專家。
以及無錫市新區碩放醫院及常州市金壇區中醫院的醫護工作人員
團隊成員沈睿奕采訪昆山市玉山醫院朱芳護士長
問:朱護士阿姨您好!今天邀請您來參加我們的一個采訪,來了解一下抗疫期間你們的工作情況,首先我想問一下,您目前主要的工作有哪些?
答:預檢分診值班,針對一些進入醫院的人員進行體溫的檢測,信息的登記,如若發現發熱的患者,立即將其與其他人員隔離開,再對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若發現該人員來自高風險地區且發熱的人員,先將其隔離,再向上級報告,打120專門接送至隔離點再進行核酸檢測等。再對該人員接觸或經過的地方進行消毒。
問:您認為本次抗擊疫情您前后的工作壓力是否有變化?若有,變化在哪?
答:是的,平常的工作還是較為簡單的,是針對于醫院里面的各種治療工作,但是自從新冠疫情的來臨,我們增加了許多的工作,有卡口的疫情防控,隔離點的疫情防控,還有針對于外來人員、返鄉人員的排查,現在主要是在做醫院的常態化的疫情管理的防控工作。
問:您在參與抗疫的工作期間,您的內心是否也有過緊張和恐懼?
答:緊張和恐懼,說實話,當然也是有的,畢竟我們也是普通人,上有老,下有小
您是如何緩解的呢?
答:我告訴自己,作為一名護士,你必須要聽從上級指示,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在病人面前必須才能沉著冷靜,這樣才能讓病人放心,病人也會盡快康復
問:您在防疫工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挑戰是什么?您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答:我認為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是由于我們醫院管轄區域較大,返昆人員眾多,我們需要耐心向他們講解來自不同地區的不同政策,有些人認為自己來自低風險地區,就不應該采取防疫措施例如核酸檢測就不愿和我們交談,而我們只能更加細心耐心地跟他
們談心,如此反復,直到他們愿意配合我們社區防疫人員的工作。
問:疫情爆發以來,您作為醫護人員,最讓您深有感觸的是什么?
答:最讓我深有感觸的還是我們在疫情爆發2021年初,我們國家以最快的速度采取疫情防控措施,我們醫護人員逆流而行,沖到抗疫前線,很快就遏制住了疫情的爆發,我身為中國人,身為一名醫護人員,我感到非常的自豪
問:您的家人支持您來抗擊疫情嗎?
答:支持的,非常支持
問:您能分享一下在本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中的感受和收獲嗎?
答:在這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并且我也深受身邊同事的擔當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鼓舞,這更加堅定了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也將用實際行動在這場疫情中作出自己的力量
問:您對我們以后的醫療事業有何看法?
答:我認為我們的醫療事業在黨和國家、醫療科技者的努力,我們老百姓的支持下一定會越來越好,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也希望疫情盡快結束
團隊成員顧錦洋在金壇區中醫院與江蘇省人民醫院采訪胡云霞、趙曉玲等醫護人員:
在采訪趙醫生時,她說到:“疫情對于醫務工作者其實影響還是很大的。疫情來臨的時候醫務人員有一個稱呼,是白衣戰士。那么,誰是敵人呢?自然是病毒。那么我們自然就是戰士。疫情來臨的時候,醫院通常會派出大量的醫護人員外出采集核酸,因為這時候采集核酸的量還是非常大的,那么我們外出采集的同事呢常常忙得連水和飯都顧不上喝,顧不上吃,還是非常辛苦的。其次呢,醫院還會成立發熱隔離病房,這個發熱隔離病房和平時是不一樣的,是要求閉環管理的。那什么是閉環管理呢?也就是兩點一線。上班的時候在發熱隔離病房,下班的時候是在隔離駐地,是不允許回家的。就是在駐地,同事們之間也是不允許竄門、不允許聊天的。那么當然最辛苦的還是我們直接收治新冠病人的病房,尤其是重癥病房。當然大家都知道,穿上防護服、戴上防護口罩,就是什么事也不干其實也是非常難受的。在重癥病房,我們的醫務人員不僅要穿上防護服還要有很多的一些操作,這些操作還是非常耗費體力的。比如說為重癥病人俯臥位,一個俯臥位下來還是非常累的。所以每個班子下來,脫了防護服以后,這些衣服都能擰出水來。從我上面講的大家也都知道非常辛苦,但是每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的醫務人員去積極報名,去外出采集核酸,積極報名發熱隔離病房,積極報名去支援收治新冠病人。那么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呢?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擔當,是一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在采訪胡醫生時,她說到:“2020年我們度過了最難忘的春節,新冠肺炎席卷,讓越來越多的白衣戰士奔赴抗疫的第一線,尤其是疫情發生早期的時候,人們對新冠的恐懼是非常大的。醫務工作者也是普通人,醫護服一穿,就要在抗疫前線與死神作斗爭,工作強度大、壓力大、睡眠不足等等,一度讓醫護人員感到無助。但是,我們可敬的醫務工作者都是主動請纓到武漢救治病人,只要有疫情的地方,就有我們白大褂的身影。歲月靜好的背后,是這些白大褂的負重前行。”
團隊成員鄒伶瑜在無錫市新區碩放醫院對醫護人員進行采訪:
受訪者1:說到疫情影響的話,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畢業沒多久,然后我聽好多的學弟學妹,包括護理人員他們說,一方面他們突如其來的疫情還不能回家,還有就是,很多以前從來沒有在生活上接觸過的工作在疫情來臨時變成了實際要應用的東西了;再者就是,對我來說最大的變化,以前在學的時候包括好多東西只是待在醫院里,現在就是要出去給別人收集信息之類的。總體來說就是見了許多以前沒有見過的東西。
受訪者2:疫情期間我們也參加很多的疫情防控方面的包括預檢分診、發熱門診還有接種疫苗的一些工作,特別是還有一部分隔離點的工作。因為隨著疫情現在控制的相對來說好一點,以前的話經常進隔離點穿戴隔離服,工作特別辛苦,特別夏天的時候,在里面是完全封閉的,也沒有辦法照顧到家庭,比較辛苦。平時呢,因為隨著疫情時間比較長,工作也需要我們,所以休息時間相對來說也減少了。
受訪者3:疫情對醫務工作者影響肯定是很大的。在我們眼中,疫情我們國家控制的的非常好,非常穩定。但是醫務工作人員的生活是被完全打亂的,像我剛剛從隔離點出來,隔離需要一個月,這一個月完全就是拋棄家庭、拋棄子女、拋棄老人,就自己一個人在那邊。因為這邊還有境外航班的隔離點,從上海隔離完成三天后,要被轉送到這里隔離11天,我們主要觀察到就是這一批人員。進去以后,為了對大家進行保護,我們工作15天,結束后,自身還要隔離15天。所以這個影響真的很大,而且隔離點不是暫時性的,它是長久性的,已經從2020一月份開設至今了。常態化防控的背后其實就是這些隔離點的持續存在,所以影響很大,從門口進來你們看到的預檢分診也是我們醫務人員調用的力量在門口進行預檢分診,采樣點的工作人員也是我們,我們也要進行上門采樣,為了確保居家隔離人員的安全。所以這個工作量不僅是看病人,很大的一部分是疫情防控工作,所以看診的醫務人員也是不夠的。這些工作量很大,我覺得自由支配的時間不多了。
昆山小分隊采訪昆山市中醫醫院傳統療法特色門診和中醫特色技術護理門診
疫情的肆虐仍歷歷在目,如今,城市恢復了往日的繁華,人們的生活逐步回到正軌,這是后疫情時代。此次實踐活動我們團隊采取線下實地采訪抗疫醫生,旨在更加清楚地明白中醫治療新冠的具體方法,步驟,中醫藥在治療新冠過程中的效果,了解對中醫藥的看法。中醫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幾千年來經歷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添充、完善,形成了如今磅礴宏大、獨樹一幟的理論體系。如今面對缺乏特效藥物的新冠疫情,中醫第一時間介入,全程參與,對整個疫情的控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們通過對金悠悠醫生的采訪得知中醫藥在此次新冠預防和治療過程中發揮了非常出色的作用,中醫藥對新冠肺炎救治的參與率達到90%以上。然后金醫生帶我們了解了基本的拔火罐工具,讓我們見識了爐火純青的拔火罐技術,給我們講解了拔火罐是使局部皮膚充血、淤血,達到溫經通絡、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一種中醫療法。她向我們講述了戰疫感悟,強調中醫的扶正在于雙向調節,中醫西醫優勢互補療效更好。
其次金醫生又給我們強調中醫藥的藥方藥劑也是在汲取各地區的治療經驗不斷修訂,不斷完善的。而且各地區的藥方也是不大相同的。要做到中醫的三因制宜也就是因時,因人,因地。正如權位院士張伯禮對中醫在疫情中有哪些優勢的解答中說得那樣:中醫治療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
最后金醫生又給我們分享了她對中醫藥的看法她說中醫藥確實有一定的缺點比如人們認為中醫藥療效慢,服用不方便,口味苦怪,還有中醫藥目前治療手段單一,中醫藥缺乏創新發展,等等但是中醫藥也有不可匹敵的優勢比如有強大的資源優勢,治病有其獨特之處,中醫藥現代化進程在加快,其潛力在日漸凸
梅芳護士長還熱情地請我們觀摩了平衡火罐,耳穴埋籽等中醫特色理療,大家收獲頗豐。
通過對湯雪琴護士長的采訪,我們了解到中醫學理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醫療實踐中,經過數千年經驗的、理論的知識積淀而構成的,是反映人體生命、疾病狀態的生理、病理現象的科學事實、科學概念科學定律之集合。作為后疫情時代的青年,我們深感重任在肩,意識到中醫藥文化的接力棒現在已經握在青年學子的手上,應該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中醫,認識中醫,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通過對梅麟鳳醫生對采訪,淺學了中醫的治療方式,了解到中醫在此次的新冠疫情中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醫和西醫各有自己的優勢與長處,優勢互補可以給患者更好的醫療照顧,對新冠肺炎輕癥的患者,中醫藥是有療效的。對于重癥,還是以西醫為主,西醫的呼吸支持、補環文持等生命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這些支持才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而中醫在這時候雖然是配角,但是義不可或缺。我不禁感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愿在后疫情時代,我們中國的醫療發展越來越強大!愿世界再無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防疫工作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大家也看到了,從政府到民間,源源不斷的物資送到了醫護人員的手中,醫護人員的工作也在一次一次的防疫中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和支持。醫者仁心,真心祝愿每一位醫護工作者都平安健康。
時間:2022-02-14 作者:范嘉容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