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鹽山縣委網信辦聯合鹽山縣共青團組織返鄉大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開展了以網絡安全為主題的系列社會實踐宣傳活動,組織工作人員和大學生志愿者進社區、進公園、進農村、進企業、進商場,通過發放《網絡安全法》宣傳資料,現場講解防范常識等方式,向居民進行《網絡安全法》的宣傳。
大學生志愿者正在為小朋友們宣傳網絡安全知識。通訊員石磊攝
“個人信息別透露,網絡有詐騙要小心。微信騙術千萬變,小心支付應萬變。”鹽山縣大學生志愿者弋笑然和王奕丹共同編寫了一首通俗易懂的反詐防騙打油詩,讓鹽山縣城社區群眾在歡笑間學習了防范知識,增強了防范意識。
“我們這些年紀大的智能手機不怎么會用,有時候不知道發來信息的真假,很容易上當,通過這些孩子們的講解,我更加了解了網絡詐騙的危害,今后一定注意,不該接的電話不接,不該回答的問題不答,不該掃碼的堅決不掃。”鹽山鳳凰公園負責區域管理的王福剛當場表示,自愿加入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多向中老年人宣傳網絡安全知識。“聽完孩子們的宣講后,我對網絡詐騙有了更多的認識,以后會更加注意,并與大家一起共同營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
隨后,在場的網信辦工作人員就如何安全使用互聯網、網絡詐騙的預防等內容,結合真實案例,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為居民講解了網絡安全知識,引導大家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保護好自己的切身利益,理智對待各種誘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通過實際案例為居民講解了生活中常見的網絡騙局,提高大家對網絡安全的認識,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學到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號召廣大群眾共享網絡安全,共建網絡文明。
“我平時用手機主要是聊天和網購,很怕一不小心點擊到一些鏈接,信息被泄露、被騙。”在公園游玩的王阿姨說。“大姨,看到手機上游戲軟件不要隨意下載,未知原因的短信鏈接不要隨意點擊,注意下載防詐軟件,家里有的舊手機一定要小心處理,不要隨意售賣。”“設置手機網絡密碼時不要用過于簡單的數字,要養成定期更換密碼的習慣。”大學生志愿者弋桐、吳翔昊、趙慧帥分別利用在鹽山縣委網信辦學習的網絡安全和防止電信詐騙知識向同學和身邊的親人們現身說法、寓教于學大力宣傳,上好開學網絡安全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