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送溫暖,科技服務助發展。近日,由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博士、碩士研究生組成的黨員社會實踐團隊赴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徐家鎮進行實地調研、宣講、技術服務等活動。團隊以“黨帶團、博帶碩”方式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通過走訪調研家鄉地理性特色海水養殖產業、提供污水處理分析報告,講好家鄉故事,助力鄉村振興。
團隊成員深入徐家鎮牡蠣海參養殖基地,探究產業振興的奧秘。在得知養殖場存在水質微生物較多影響養殖產量時,博士生黨員鐘宛真、碩士生黨員劉育銘帶領團隊利用專業知識親身實踐,對養殖基地進行了水質取樣檢測和潛在風險的排查并實地觀察海域情況進行污染源監控,結合相關研究報道與實際流域情況融合分析,對現階段的養殖發展提出了建議,很好地完善了養殖發展體系。
為進一步了解污水處理廠是否會對養殖產業造成污染以及養殖沖洗廢水如何處理等問題,團隊深入養殖場附近的乳山銀灘第二污水處理廠,對污水處理廠進行了實地觀摩。團隊通過咨詢了解到此污水處理廠采用目前廣泛流行的AAO工藝流程,并對周邊村鎮生活污水及養殖用水進行處理。污水處理廠處理水量規模為2萬m³/d,處理過后能夠安全排放,對養殖和加工也是無影響。這也使團隊成員對書本上的知識有了更深的體會,激發了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
青島理工大學積極對接地方市政府,讓有科研實力的高學歷研究生通過溝通交流、實地考察、制定實際解決方案的“高質量社會實踐”,發揮高校在研究項目、技術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優勢,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奏響鄉村振興的旋律。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團委書記花會娟表示,“鼓勵研究生利用寒假返家鄉時間,結合所學專業知識開展調查研究和科技志愿服務工作,目的是讓研究生在實踐中鍛煉自我、增長才干,提高青年的社會責任感,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青島理工大學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助力鄉村振興,探索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新途徑,發揮高校“智庫”技術支持力量和人才培養優勢,組團式、結對式幫扶,通過送文化、送技術、送人才、送教育、送管理智慧等一系列活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為推動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貢獻理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