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外語外事學院青年暑期“三下鄉”:青春恰似火,楊帆正當時行之力則知愈進,行之深則行愈達。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7月20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挺膺擔當,青春逐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團在石柱黃水鎮和中益鄉開展實踐調研,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內涵,增強民族團結意識,同時深刻體悟當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堅定理想信念,強化責任擔當。
擺手舞動山河,長桌宴聚民心“挺膺擔當,青春逐夢”宣講團來到了石柱黃水鎮,參與了當地的長桌宴和擺手舞。在長桌宴現場宣講團成員跟隨土家女孩兒一起游街,觀看舞獅、鑼鼓等傳統節日。在長桌宴結束后,宣講團成員來到了天上黃水大劇院跟著專業舞者一起齊跳擺手舞。

通過親身體驗,宣講團成員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情、善良以及其對生活積極的心態。也深刻認識到當下國家的繁榮安定來之不易,一個民族應當有將自身的優秀文化傳承發揚下去的責任擔當,作為新時代青年,要不忘本來,面相未來,增強民族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
脫貧史跡繪長卷,共富征程展新篇為探尋我國脫貧攻堅的全過程,“挺膺擔當,青春逐夢”宣講團來到了中益鄉的初心學院。在初心學院里,詳細的呈現了脫貧成功的地區及其脫貧路徑,在黃底紅邊的展覽柜上,也呈現了很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講話和要求。

通過參觀初心學院,宣講團成員深刻認識到中國鄉村振興的一本厚重的歷史書,每一頁都是一個地區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縮寫。在這些篇章上,留下了人們勤勞的汗水,展現了人們脫貧攻堅的堅定意志,也讓宣講團全體成員更加堅定了接下來的實踐目標和方向。
手作藝術潤鄉土,村民共富繪心篇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合理運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讓傳統智慧在當今社會繼續綻放光彩。“挺膺擔當,青春逐夢”宣講團來到巾幗非遺扶貧工坊,實際調研當地村民用通過手工非遺作品實現脫貧的路徑。

宣講團成員通過與非遺工坊負責人進行交流,了解到通過制作非遺產品,讓當地多數婦女在閑暇時間有了經濟收入,不僅僅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傳承和創新,也帶動了當地的收入。在參觀和交流后,宣講團成員親身體驗制作非遺產品“布老虎”,通過制作感受到了手工制作產品的辛苦,同時通過勞動也深深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
歷史長河尋記憶,習思深邃啟新智為追隨紅色路徑,傳承紅色基因,“挺膺擔當,青春逐夢”宣講團成員在中益鄉基層干部付敏的帶領下,重走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這條路,通過腳踩泥土,走進鄉村,深刻了解“兩不愁三保障”在中益鄉實施后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一個站點,宣講團成員來到了貧困戶譚登周家,了解到當年習總書記在這里與譚登周發生的故事。在第二個站點,宣講團來到了初心小院,對當地脫貧致富的黃精農作物進行了實踐調研。第三個站點來到了老黨員馬培清家,通過與馬培請奶奶的深刻交流,宣講團成員深刻體悟到當地脫貧取得全面成功在于人們脫貧意愿強,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中益鄉最大的變化是人的變化,最可喜的變化也是人的變化。
接下來“挺膺擔當,青春逐夢”宣講團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思想,學思踐悟,增強在新時代勇擔重任的意識,身體力行,在國家發展實踐中展現青春作為,讓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