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是意識他爹
我從小到大就想弄清楚這樣一個問題,人大腦的區別究竟在于什么地方呢?
應該說所有人的大腦物質構成是同一的物質。哲學家把這物質稱之為意識的物質,物質的頭腦產生了意識,那么思維的意識是對物質現象的思維認識形成的過程,又是怎么回事呢。
形成意識的思維是對事物直接和間接的綜合看法,往往人與人之間站的角度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就會存在千差萬別差別的思維能力,對某種事物的某一時、某一點、某一節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個人的思維模式如此,就形成個體差異。
環境對思維的形成及父母遺傳中的思維哪一個更加重要或者形成的可能性最大,還是從環境中直接獲得的個人思維過程簡單還是從父母遺傳中對事物的直接的理解,后者也就是人們說的天才,還是兩者之間融合貫通的思維更加理想化呢?
在我的腦海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思考,尤其是對自己意識問題產生懷疑,為什么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沒有特別的才能和生活的技能,在人群中總是顯得膽小、愚笨、郁郁寡歡,生活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學習各種技能方面頭腦笨拙遲緩,記憶力差。種種的實際差別讓我真的感覺到人生的迷茫,懷疑自己的頭腦在認識上存在問題,在看問題上為什么總是與別人不一樣呢,是視角的不同,還是頭腦的問題呢?經常性把極其簡單的事情看復雜化,把復雜化的問題又看簡單化,對問題的理解與解釋上也存在著混淆,缺少邏輯思維、推理、邏輯設計,一些好心的領導藝術家們給我提出的不同點,說明什么。說明我自己的學習不夠,沒有從工作的角度上下功夫。
我知道了自己有這樣的癥結,就要下功夫修煉自己,就異想天開地要開發自己的大腦思維方式,激活處在睡眠狀態下的細胞核使其產生重大的裂變。智慧的問題在于勤奮彌補先天不足,要想修煉成功的勵志篇《賣油翁》為代表的精神歷練,賣油翁對準銅錢小孔油變成線穿過小孔的功夫,說明了滴水穿石堅持努力,日子久了,反復練習就能夠成功。
然而我想知道人的頭腦會越用越靈活嗎?經過多年的學習積累,豐富知識,日久天長鍛煉,能夠增長見識和智慧嗎?是否會填充更多、更廣的知識,學習武裝頭腦的途徑就會產生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能夠超越自己變得聰明伶俐嗎?
所以,我沒有放棄,繼續訓練,繼續探索人的大腦能否進一步的開發利用。可是思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頭腦沒有大的變化,沒有什么進步和過去差不多。明知道這樣短期不會見效,長期的堅持也不一定成功,不過沒有關系,一個人總要做些事情才有意義,只不過是犧牲了業余時間罷了。
開發智力的想法,是由于自己單純、笨拙,渴望變得聰明能干,才走上了探索正確的方法的道路上來。因唯物論與唯心論者都相信意念的存在,區別只是物質的意識,還是意識的物質。
我無法解釋自己頭腦的愚笨,經過了努力探索,智力仍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依舊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思想閉塞而剛愎自用,雄心勃勃的計劃沒有成功,情緒低落悲觀到了極致,為付出努力而付諸東流不能成功而痛苦不堪。
有人借題發揮而用所謂的意念,通過無形的話語,放言、暗示、咒語來操縱我的想法,來達到控制我的情緒,這樣的人良苦用心是何等的卑鄙無恥,瘋狂地舉動達到破壞我的情緒擾亂我心緒的目的。
我想打開文學創作之門,按照古人的教誨:書山有路勤為徑。在接觸、理解文字的多樣性上,深奧莫測的文字游戲難以駕馭,照貓畫虎,讀書破萬卷多年以來的實踐,多練習沒有其它的技巧與捷徑。按照這一方法,仍然缺少駕馭文字能力,為什么沒有長足的進步呢,感到困惑。
不過實踐證明,文字應運上多多練習是有所提高的。感官認識不如理性的思考,缺乏意境的思考就不能隨心所欲地達到抒寫自如的水平,那么靈活應運文字進行排列組合的頭腦意識是如何訓練出來的呢?
我開始試探性地去訓練自己捕捉事物的寫作與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層次遞進的寫作格式。這是一種特殊的訓練過程,我想自己要全新地做這樣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