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心中只要還有難以割舍的人事物,便會有牽掛。當一個人真的對這個世間再無牽掛的時候,那么只有兩個結果:一者就是成為一個看破紅塵,遁入空門之人;二者便是成為一個即將離開這個世間的孤獨之人。
我們很難說當世間再無牽掛的時候,這一種心境到底是好還是壞。或許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我們本不想要這種結果,可是最終還是選擇了無奈之后的妥協。
當世間再無牽掛,我希望這個世界仍然充滿愛,充滿對所有貧困孤苦之人的關心與照顧。超脫于世間的除了牽掛之外,或許還有心中那一份對萬物蒼生的執念。
此刻我們或許沒有那么高的追求,存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人世間,讓我們牽掛的東西有很多,父母、朋友、同學、同事,我想最讓人牽掛的恐怕還是心中那個最愛之人吧!
如果有一天真的讓我們選擇將所有這些東西一件一件的放棄,那么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最后放棄的東西又會是什么呢?縱然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無奈,可當我們必須做出選擇的時候,心中那一種復雜的感情恐怕也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深深體會。
我想人終究是應該有一些執念的,若非如此,那么生存在這個人世間又有什么意思呢?如果一個人生下來的目的便是歸隱于山林或是遁入空門的話,這個世界還會有幸福和美好所言嗎?
只是生活的壓力,工作上的不順,人情世故之間的爾虞我詐,所有的一切都讓人們心中夢想的那個桃花源消失的無影無蹤。現在面臨的一切,似乎已不能讓人們心中再敢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夢想。
有的時候,我覺得有些說法當真是可笑至極。表面上說的是冠冕堂皇,可站在頂層的人士是否真的站在最底層民眾的角度切身為他們考慮一點點的感受。如果一個人連擁有屬于自己夢想的勇氣都沒有的話,那么再談其他的是不是顯得有些多余。
人來到這個世上,也許真的不是來做事業的,我們唯一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就是體驗生活。體驗人生當中的酸甜苦辣,世態炎涼。體驗生活的艱辛困苦,體驗社會的紛繁復雜,人心險惡。
當我們對未來產生迷茫,內心充滿無比的彷徨之時,回首往事,再看一下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回味我們所經歷的種種,或許從過去的點滴之中,我們可以找到未來的答案。正如古人所說:“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
也許此刻我所寫的這些,與我個人而言并沒有太大的意義。殘酷的現實早已讓我只剩下了一具軀殼而已,而我的靈魂也全都奉獻給了我所寫的作品。
《大學無歌》里為了夢想奮斗的王旭陽是我,《佛光魔影》里為愛棄劍的楚天狂是我,《別夢猶寒》里智計無雙的鄔思道是我,《昔我往矣》里冷若冰霜的六無公子是我。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永遠都不能實現的夢想只有在自己的作品中成為現實,來慰藉一下自己那一刻受傷的心。
文學是一個殘酷社會的夢想,是一個完美社會的消遣,而對中庸社會來說,它也只是一種寄托而已。從某種層面上講,現在的我對于還沒有完成的《佛光魔影》、《別夢猶寒》、《記憶留在馬尾辮》還是有一絲的割舍不下。至于先前完成的《大學無歌》一直不是很滿意,對于這本回憶我大學時光的作品還希望花一點的時間去完善和修改。
每一個人的心中總是有一樣東西讓人割舍不下,至于究竟為何物我們不得而知。只有當心中難以割舍之物真的被我們放下之后,這個世間才真的沒有了牽掛,而后所有的一切也就云淡風輕,消失在了人們的心海之上。
從此,世間再無牽掛,執念再無心持,這個最初始的人世間又恢復了沉默,靜靜地等待著六道輪回,慢慢等待著下一次執念的來臨。只是茫茫塵寰之中,這一天何時才能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