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何謂語文?語,乃語言;文,實則文章。兩者有一共性,皆需以博覽及閱讀為基礎,方可出口成章、揮筆成文。愚認為,所閱覽的對象不應僅限于那一本本更古不變的書籍,而應做到博覽人間冷暖,閱讀萬物自然,再將所悟所感輔以雅俗共賞的詞句融于著作中,躍然紙上入讀者之魂之夢之心,文方成。
覽情,這世間情如恒河砂礫數不勝數。
閱親情,一首《時間都去哪了》讓身處快節奏生活中的人們,收起自己的忙碌,回想著與養育之恩的雙親曾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又有多少人因自己對已逝雙親的遺憾而潸潸落淚,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屬人間真理了。
說友情,所謂友情,并非天天在一起談天說地,而是真的去了解對方,處處為對方著想,一起瘋、一起浪,同喜同悲。縱相隔兩地,無閑交流,心中仍牽掛摯友。
談愛情,有人說,愛情是世間最強大的力量,愛情可以戰勝一切,殊不知愛情是那樣脆弱。那些遙不可及的承諾,可能只因一個觀念的轉變,變為一紙空談。那些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的情誼,可能只因時間的推移,蕩然無存。
閱景,這世間景如鬼斧神工不可臨摹。
仰望夜空,點點繁星發出璀璨絢麗的光芒,縱是皓月也無法與之爭輝,猶如一顆顆名貴的鉆石鑲嵌在夜幕之中。沐浴在月光之中,心中那一縷鄉思鄉愁不禁間被撥動,就這樣被美征服,夜之美,星之美,自然之美,皆令我為之嘆服。
空氣中氤氳著水汽和芳草的清香,幾番吐納,它們似乎游蕩在我的經脈之中,一遍又一遍的洗滌厚重的塵埃。心中的雜念也蕩然無存,精神境界得以提高。
聒噪的蟬鳴似乎也遵循著一種特殊的音律,這個大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認真的此起彼伏的鳴叫著,演繹出了一種自然獨有的天籟音韻,令人陶醉。
涓涓細流在靜靜地流淌,不禁讓我想到了那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它似一面流動的鏡面,將泉水旁的樹不留痕跡的倒映出來,使其更加明亮動人。
眺望遠方,山的四周煙霧繚繞,他好像一位遲暮的老者,用慈祥的眼光打量著我這個遠方的來客。細心感受,仿佛能體會到他那磅礴有力的心跳。腳下的泥土厚實綿柔,使我與自然的心更加親近。
尋得一方亭,草木之間,流水之旁,便歇與此,雙眸微閉,腦海中浮現出一番景象:農耕時期,農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而在這片孕育自己的土地上侃侃而談,忘卻了時光的流逝。
讀書,這世間書如奇珍異寶難以言表。
緩緩翻開書頁,陣陣墨香從書中溢出,仔細端詳里面的文字,字字珠璣,讓我被這物欲紅塵蒙蔽的心透出一絲光亮。逐詞逐句的品味作者所留存在其中的情與感。我的靈魂沉浸在那方凈土中無法自拔,而身上的污穢如抽絲剝繭般游離且泯滅于這混沌宇宙中。
時光無神無息的從我身旁逝去,待我魂歸人間,已然夕陽西下。過后,雙眸微閉,在腦海里勾勒出書中的場景,仿佛自己就是作者一般,親身閱歷。反復斟酌,些許詞句仍如茶茗般令人回味無窮。
漸漸發現自己憑添一份異于當今年齡的氣質,不是那種殘陽黃昏般的暮氣,而是一份成熟,一份穩重。就連看待這紛紛塵世的角度與情感也在潛移默化,以淡然平靜的眼光看待這周圍的世界,以一種冷靜睿智的心態面對未來所面臨的困難與坎坷。
我愿終其一生,借以萬物冥合,博覽大道三千,閱讀古今書卷,鑄超然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