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微信
王建福
幾次想說微信,手指按著鍵盤,卻不曉得從何說起。當今社會,最方便的溝通工具是微信,最普及的玩具也是微信。微信是大眾須臾不可分離的朋友,微信也有許多招人詬病的弊端。關于微信,可以說的太多了!思忖幾番,自知以一己之力,要把微信說個明白,是不可能的。然而不說也不痛快,于是只好想到哪兒說哪兒,說到哪兒算哪兒,信口說去,謂之“漫話”。若是說到某處有朋友看了不舒服,也千萬不要對號入座自尋煩惱,因為我本人也在玩微信,說不定那就是我本人的體驗或勾當,您就當是我在說我自己好了。
剛開始接觸微信,只是想節約幾個錢。聽朋友說,發短信,一條一毛錢。發微信,不要錢。還可以語音往來,等于打電話也不要錢。這么好的事情為什么不干?一上手,果然很方便。后來又有朋友不斷把我拉進這個群扯進那個圈,真熱鬧,同學同事,兄弟姐妹,天涯咫尺,都可以聊天!到月底看到移動繳費清單,才知道微信還是要錢的,而且流量費并不便宜!只是到了這個時候已是欲罷不能了。每天早上坐在馬桶上打開手機,立刻就有批閱奏章的感覺:這條短訊不錯,點個贊,欽此!那條信息值得向大家推薦,點評一下,轉發!……哈哈,當皇帝不也就這感覺么?
所以你不要怪那些走路的、坐車的、吃早點的、買東西排隊的年輕人手里捧著手機玩得如癡如醉。好玩啊!捧著手機,我等年過花甲的老頭兒都把持不住,何況他們!至于視死如歸玩著微信失足掉到河里淹死、過馬路被汽車撞死,也是死在最陶醉之時,按李敖先生的觀點,這也是很不錯的死法呀!
有朋友曾經給我出了一道題,說請你用最簡單的一個詞來形容微信是什么?這有點難。我琢磨了半天,告訴他,微信在我眼里,就是個“原始社會”。這里土地肥沃,自由自在,物竟天擇,百花齊放。有參天大樹,有茵茵綠草,有善良的小鹿,也有兇惡的豺狼!如此豐富多彩,比電影好看得多,怎么叫人不著迷?你打開微信看看:燦爛陽光下,曬幸福生活、送心靈雞湯、掛美文美圖、講傳統經典、傳養生經驗、談烹調美食、罵政府領導、發腹中牢騷、開微店的微商,做直播的自媒體,辦刊物做廣告的公眾號……人間萬象,真是精彩!
正是微信圈的原始狀態,使一切東西都毫無遮攔地袒露出自己的原生態。玩微信的人自然也不例外。文如其人。微信也如其人。一個人在朋友圈里的表現,發什么東西,轉什么東西,無不顯示著他的性格、愛好、文化、素質。成天發養生知識的,多半是退休后無所事事,自己想多活幾天也巴不得親友多活幾天老阿姨;經常發心靈雞湯的,多半是自視為精神楷模又好為人師的大哥大叔;喜歡文藝的成天轉發各類演出演唱視頻消耗你的流量;喜歡八卦的到處收羅奇聞怪事刺激你的神經;好吃的吃貨發的各樣美食琳瑯滿目;體弱多病的發的都是真假難辯的祖傳偏方;精力充沛的每天給你匯報今天他跑了多少步;惟恐天下不亂的動不動就驚呼“北京出大事了!”……等等,等等。更有出格的,經常在群里圈里惡搞:發一個鏈接,點開就讓你死機。除非你按他的要求下跪求饒。他高興了,你卻有了被強奸的感覺!我以為,通過微信來看人,八九不離十。很奇怪組織部門怎么不利用它作為選任干部的一個工具?或者組織部門早就已經把它作為選任干部的工具了,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不然,為什么官當得越大的人群里,玩微信的人越少?
其實微信里確實有不少好的資訊。利用微信這個快捷經濟的平臺,把這些資訊傳播給用得上它的人,善莫大焉。問題在于方法和對象都要正確。自以為值得與朋友分享的東西,建議先甄別一下真假,再估量一下給誰比較適合。不要不分真假動不動就發朋友圈,讓一大群不相干的人浪費了寶貴時間。
微信圈里,我很痛恨一種人:標題黨。一篇內容其實不錯的文章,被標題黨一處理,那就要多惡心就有多惡心了。比如說有一位退了休的老爺爺,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幫助一位失去雙親的小姑娘讀完了大學,本來是很正面很感人的一個新聞,結果被標題黨安上的標題竟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男人竟對一個十六歲的花季少女這樣……”省略號背后,這些人的心理陰暗到什么程度,怎么估計都不為過。我只能大罵一句:“狗日的標題黨!”現在,我是只要見了嘩眾取寵、危言聳聽、故弄玄虛的標題,根本就不看,直接刪除!
這就涉及到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了:微信作為一個工具,頭腦清醒的人可以用,分不清事情好壞的人也可以用。心術不正的人可以用,敵對勢力更是可以用。
有些人分不清事情的好壞,用起微信來很煩人。前天她姑娘要評三好學生要我幫忙投票。昨天她侄姑娘要評優秀科研人員也要我幫忙投票。今天她姑媽老表叔伯的干舅子要評優秀公務員又要我幫忙投票!一個群里只要有一個這樣熱心快腸的糊涂人,這個群就被綁架成了一臺投票機器。我就弄不明白,對這些候選人我一絲一毫也不了解,我投的是哪門子票?且不說組織投票的這些機構是別有用心利用投票尋求關注或賺取流量。就是這些拉選票(包括求點贊、拉眾籌)的朋友自己也應該認真想想,如此“選舉”,不論是何名目,最后選上來的只能是朋友多、圈子大的人。這種助長人情社會歪風、加劇社會不公平的事情,我們該不該做?!
說到賺流量,我不能不說說某些心術不正的電訊運營商之可惡:為了套你的流量,他們真是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今天是屬兔的要轉,不轉要出大事。明天是屬雞的要轉,不轉要出大事。照這樣說不知道沒有手機沒有微信之前要死多少人、要出多少大事!今天是觀音開財門,要想發財必須轉!明天是彌勒開財門,想不受窮就必須轉!似乎如果大家都照辦,中國一天之內就可以進入共產主義!我也經常琢磨,諸如此類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甚至連宗教依據都沒有的短訊,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信它、轉它、發它?我只能說文化的衰落、科學知識普及的落后、信仰的缺失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說到信仰,微信里轉發的有些文章就絕對是居心險惡了。這些文章否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歪曲中國歷史,丑化民族英雄,甚至造謠惑眾,煽動群眾對政府不滿和仇恨,惟恐中國天下不亂。這些東西的目的就是要摧毀中國人的信仰,分裂中華民族的團結,一看就知道來自西方敵對勢力。某大國懷疑另一大國利用網絡影響本國大選,那是因為他們自己就在干著利用網絡顛覆別國的勾當。第五縱隊已經把微信當作了他們顛覆中國的戰場,我們應該警惕!
俗話說下棋要有棋品,喝酒要有酒德。我以為,微信作為一個工具或玩具,用它、玩它,也應該有“微德”。漫話了半天,我最想說的,其實就是這句話。“微德”是什么?很值得琢磨。如果大家都愿意來琢磨“微德”、講究“微德”,微信這個“原始社會”才會向“文明社會”進步和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