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你說了不算
文/周小紅
時下,泰國電影《天才搶手》在國內火熱放映,這部影片是根據2014年轟動一時的亞洲考場作弊案件改編,講述了天才學霸利用高智商考場作弊謀取暴利的故事。“天才的人,表現在各個方面。”作弊也不例外,當天才為了錢去做不體面的交易時,有趣的故事才真正開始。
總有方式比你“更勝一籌”
隋朝統一全國后,封建經濟和政治的變化催生著文化形式的改變,于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考試制度“科舉制”就這樣誕生了,隨之而來的,便是為了應付考試,取得功名而層出不窮的作弊方式。
這種以欺騙的手法做違背制度或規定的事情,在社會上風行一時,作弊的方式也各種各樣。在《江西省歷代文武科鼎甲考表》中寫道“有專以雙方作介紹為業者,則曰槍架。”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稱的“槍手”。著名的唐朝詩人溫庭鈞就是一個“神槍手”,據《唐書》記載,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的科考,溫庭鈞坐在由考官直接可以監視的簾前考試,試后才知“私占授者已八人。”溫庭鈞在考官眼皮底下順利替八人完成了考試,可見其“槍手”技藝的出神入化。除此之外,“泄題”這種作弊方式在古代也出現過,弘治十二年間,唐伯虎結伴徐經躊躇滿志的進京參加會試,主考官恰好是考題偏門的程敏政,他的仆人將考題泄露給徐經,唐伯虎因此受到了牽連,被捕入獄,最終程敏政罷官回鄉,唐伯虎和徐經被削除士籍,終身與官場絕緣,落得“雞蟲得失心尤悸,筆硯飄零業已荒”的下場。在科場作弊的種種方法中,還有一種最為普遍,也是最難禁止的方法“通關節”,現在人們稱之為“走后門”,考生通過賄賂考官讓自己取得高分,金榜題名。北宋真宗年間,當時名望很高的翰林學士楊億,在考前特地招待來京應試的同鄉舉子,當考生阿諛奉承時,他只說了“丕休哉”三個字,果然,在判卷時,答案里寫了“丕休哉”的考生都考上了,這便是“開綠燈”最有名的起源,后至清朝年間,通過人際關系“通關節”作弊,已經有較大的規模。
當然,作弊這種現象不僅在古代盛行,在現代社會仍然掀起了巨浪。如今,最為普遍的就是學生考試作弊,比如在去年3月,中國留學生程小蒙在托福考試中找了“槍手”王悅替考,程小蒙最后順利通過了托福考試,進入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并且獲得了美國政府為她簽發的F—1學生簽證,最近,美國司法部門以涉嫌作弊和替考對程小蒙等人進行了起訴。同樣,在8月23日的駕考考場里,一輛科目三的考試車上,考場安全員竟然全程指導學員操作,恩施州交警支隊在遠程檢查中發現后,對興華考場停考整頓。
但作弊這件事,不僅局限于考場中,社會中“到處都存在著作弊”,體育參賽選手“嗑藥”,金融詐騙舞弊,偽造身份證件,虛假文憑證書等,大到偷稅出境,小到盜版倒賣,比比皆是。
是什么讓你甘愿做一名“槍手”
你很聰明,你成績優異,你費勁苦心,翻山越嶺的爬上了山頂,卻發現山頂早已站滿了人,這些人比你笨,還沒有你努力,但成功對于他們來說卻是唾手可得的事,因為他們選擇了作弊。但是,想要的人生從沒有捷徑,作弊也不是捷徑,它是兩山之間的鋼索,你敢走,就會有跌落深淵的危險,或許你承受的心理壓力遠遠超乎常人。
社會中的作弊風潮越發的猛烈,這與中國的教育體制有很大關系,在中國,評判一個人是否為“好學生”的重要標準就是考試成績,加拿大古爾弗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大學生理學11門課程3600多次考試的原始試卷與448此重考試卷中發現了78起作弊事件,其中近半數的作弊者為“累犯”,結果表明:好學生更容易作弊。
而作弊具有如此大誘惑力的一大原因便是可以獲得投機取巧的盈利,可以說是每個人的惰性與貪婪造成的行業規則的衍生品,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考試的重要性越加凸顯,“考試經濟”也就有了越加開闊的前景,巨大的市場和豐厚的利潤帶動著考試經濟的發展,教育的功利性價值被過分強調,這就暗藏了巨大的利益黑洞,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幫著學生作弊,盜版教材不斷涌現,商家提供劣質產品等作弊行為也隨之產生。在商場事業中,總有人甘愿迎合上級,走后門為自己贏得利益,官場里官員暗地交易,官官相護,為權錢以及到達一些沒有能力到達的目的而不擇手段,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作弊的不一定是學生,也有可能是老師。
社會道德的缺失也是產生作弊的一大重要原因,近年,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經濟發展帶來的享受中迷失自我,取而代之的是唯利是圖,處處充滿著功利性,“誠信”的概念也漸漸弱化了,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人們大多形成了一種“自我”的思想模式,對道德誠信和生活中的規則都冷眼旁觀,假文憑、假成績、假證明充斥著整個社會。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作弊,何止是考試,亦或許何止是幾個人,它是社會一種普遍的病態,只要考試制度的存在,作弊就會不斷“高科技”化,而為了防止作弊,不少貓捉老鼠的方式也不斷上演。
在中國,為了防止考生在考試時攜帶小抄進入考場,唐代的科舉考試就已經在考場設置了衛兵檢查,還在考生入場前通過洗澡或者提供專用服裝,同時,如果在科場考試中發現舞弊,輕則發配處死,重則株連九族。
現代社會,在學生重大考試現場,都會擺放指紋識別和面部識別儀器,并要求學生攜帶相關考試證件,禁止攜帶有儲存功能、計算功能、傳輸功能的智能電子表進入考場,對于考試作弊被發現者也有嚴厲的懲罰制度。
除了中國,世界各國也存在著普遍的防止作弊手段,在韓國的考場,老師人手一臺探測器,考試教室還安裝有電波探測器,防止學生使用手機作弊,更讓人驚訝的是,如有考生中途上廁所,還必須登記所用的便池號數。英國的考試機構在裝有試卷的箱子上加裝能發出無線電波的電子標簽,同時引人電腦軟件,對考生的答卷進行掃描和識別,并通過遣詞造句的相似程度,來判斷是否抄襲。而美國防作弊的手段更加高明,從編纂考題的工作人員,考卷印刷過程和考生報名注冊都有相當嚴格的把關,監管部門還會派遣相關的工作人員作為“間諜”,參與到學生考試過程中去,進行全方位的檢查監督。相比之下,泰國的防作弊方式就顯得有趣詼諧了,泰國農業大學發明了一款特別的帽子,頭飾兩邊分別夾上一張紙,遮住臉頰兩側,防止學生偷瞄旁邊同學的試卷。
在很多人看來,偶爾考試作弊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甚至心存僥幸,自以為是的認為下一次就不會作弊,久而久之便熟視無睹,習以為常了,不過1%的人作弊就會產生99%的社會影響力,作弊者不僅僅取得了本不屬于自己的成績,還將與自己同競爭的人推向了懸崖的邊緣,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不公平競爭的氛圍,考試可以通過作弊取得捷徑,但人生的考場沒有捷徑,“我們必須付出更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