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處與歸途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走,人生只剩歸途!
不知道是誰,
也不知道是水到渠成、有感而發、信手拈來,
還是禪精竭慮、冥思苦想、精雕細琢,
寫下如此無限傷感、深沉蝕骨、極具憂郁的句子,
刻畫人生的無奈、描繪親情的不舍,
字字如杵,直搗人心最軟的處所!
家母已走,
家父尚在,
我照樣還有來處,怎敢輕易思量歸途!
細思極恐,
躍如中年的你我,
邁進老年的父母。
有多少人,不要說每天,
就是每周、每月,甚至是每年也難得有:
認認真真、仔仔細細、踏踏實實,
與父母話過三言家常,道過兩語里短!
實話句句扎心;
事實總是無情。
曾記否?
天陰時,父母說,記著拿傘;
天冷時,父母說,加件衣衫;
上班前,父母提醒,手機帶好;
出差前,父母叮囑,路上小心;
總是剩飯,那是父母怕我們吃不飽;
不穿新衣,那是父母為我們節約錢;
包餃子,父母以為我們愛吃;
做菜盒,父母覺得我們喜歡;
有病不說,那是怕我們分心花錢;
搶干家務,那是給我們多騰點兒時間。
曾記否?
天剛亮,我們趕著出門上班,
下班后,我們還想二人空間。
周末除了想睡睡懶覺,還想去逛逛街、下下館,瀟灑浪漫一番。
留給父母的話,總是老三篇:
行了,好吧,你別管!
是的、知道、你真煩!
曾記否?
除卻那些類似跟或陌生、或熟稔、或半生不熟的人,
禮節性問候、點頭打招呼的那些話語,
你可曾跟年邁的父母好好說過話、聊過天。
曾記否?
不知道,從哪一天,
父母說起的事都是你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事,
父母提起的人都是你不認識也不想認識的人,
父母熱心的話題都是你不感興趣也不想感興趣的話題。
曾記否?
不知道,從哪一天,
父母成了你陳舊的家私、過時的衣物一般,
你看都懶得看,
你說都不想說,
唯一的不同和區別就是,
你還不至于將他們轟出家門或一扔了之。
也許你問心無愧,
也許你自認待他們不薄,
那基本上都是屬于物質層面的生活,
一身新衣、一雙新鞋,
一臺全自動洗衣機,
一副代步輪椅,
幾百或上千元的錢,
有病直接送最好的醫院打理。
然而,他們最珍貴的、最想要的——陪伴,你卻沒有給予。
所以,有事沒事兒,常常回家看看,多多給父母一些陪伴,
一句貼心兒的話兒,一會兒真摯的陪伴,遠勝物質和金錢。
珍惜來處,
遠離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