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崗位摸爬滾打了幾年,本事沒怎么長,用我大學(xué)室友的話來說“臉皮厚的卻和樹皮一樣,都快能開坦克了”,還好我不是一個輕易滿足的人,下一步還會繼續(xù)努力,爭取可以開航空母艦,至于為什么我會如此地“厚顏無恥”。
因為我遇到了一個人——
她的名字叫“青昀”。
青,東方色也,意指大自然萬物復(fù)蘇;
昀,日光也,意指生命及陽光。
這是第一次見面時她的自我介紹,我到現(xiàn)在還記著。
我們相遇在2016年底,那個時候的她青澀稚嫩,我們之間的關(guān)系很微妙,相互總保持著若有若無的距離。
隨著時間一點點地流逝,她變得愈發(fā)地成熟優(yōu)雅,那個時候我每周都給她寫文章,可是,寫出來的文字既別扭又無趣,讓人很難讀下去。
還好我沒放棄,就這樣一直寫啊寫,轉(zhuǎn)眼之間寫了60多篇文章,文字漸漸地有血有肉感人起來。
最近常有人和我說,真佩服你,工作之余還有時間和精力寫文章,不容易!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會問自己為什么能堅持下去?
想了很久,我才找到答案,原來我只是喜歡上了長大后的自己。
蔡康永曾說“長大之前我們最在乎和享受的是快樂,長大之后卻變成了喜悅,快樂仰仗外來的東西,而喜悅來自你的內(nèi)心。”
所以小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快樂。
第一次吃生日蛋糕,第一次去游樂場,第一次看電影,第一次收到情書。
每一個第一次都是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這大概也是很多人想回到小時候的原因,那時候的快樂簡單,純粹。
可是長大之后,我們不再因為這些外來的東西輕易感到快樂。
總會聽到有人感嘆,為什么長大之后快樂變少了好多,我再也不會笑的那么沒心沒肺了。
沒有關(guān)系,別擔(dān)心,長大之后,快樂雖然少了,但是喜悅卻會變多,我們不再依靠外來的東西帶來快樂,而是會看到這些東西能夠給內(nèi)心帶來什么。
也是這個時候,才讓我意識到從前的我一直像個孩子,從來沒有長大。
雖然已是一個快30的人,但我的快樂,悲傷卻仍依賴于外來的東西。
一會羨慕同學(xué)月入過萬,一會又羨慕同事被評為優(yōu)秀,內(nèi)心就像住著一個小怪獸,一次又一次因為外界的影響狂奔咆哮。
更可怕的是,羨慕的反面不再是百倍的努力,而是千般的嫉妒與焦慮,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就如影子一般常伴左右,本是一年一次的水逆,卻變成了一次一年。
遇到她,喜歡上文字,愛上寫文章是個偶然,但也正是這樣的偶遇讓我的心變得平靜下來,開始體會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真正含義。
那一刻,我才真切感受到了長大后的喜悅,這份喜悅來自內(nèi)心,它讓我對外在依賴變得越來越少,這份喜悅遠(yuǎn)比快樂持久有力。
因為一旦感受到了喜悅,伴隨它而來的兩樣?xùn)|西很快就可以將你的內(nèi)心填滿,這兩樣?xùn)|西,一樣叫感動,另一樣叫欣賞。
小的時候,我們不會因為得到一件盼望已久的禮物感動不已。
長大以后,我們卻會因為吃到父母做的家常菜被感動地淚流滿面。
小的時候,對于自己心里認(rèn)定討厭的人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會喜歡。
長大以后,即使對于討厭的人,我們也可以欣賞到他身上的閃光點。
記得初中上語文課,聽到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決心用文字喚醒中國老百姓的故事,說實話,那個時候很難理解先生的選擇,并且發(fā)自心底不相信文字會有這樣的力量。
直到喜歡上用文字記錄生活,我的內(nèi)心開始變得柔軟,整個人也可愛起來,更容易被身邊的小事感動,會愿意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人。
直到這時,我才相信原來文字真的有力量,這力量來自長大后的喜悅,它讓我的內(nèi)心從輕易就會泛起漣漪變得愈發(fā)淡定從容,它將我的內(nèi)心用感動和欣賞一點點填滿。
很多人害怕長大,擔(dān)心長大后的我們,連自己都討厭,更擔(dān)心會變得理性淡定,再不會被感動得撕心裂肺。
現(xiàn)在看來,一切都是我們多慮了。
長大也許的確是一件掃興的事,我們會身不由己,會不再無憂無慮,天真無邪,
但正如饒雪漫所言“沒有人永遠(yuǎn)十七歲,但永遠(yuǎn)有人十七歲。”而這其中的關(guān)鍵在于你是否感受到了長大后的那份喜悅。
別急,慢慢來,用心感受那份喜悅帶給你的感動和欣賞,它將和你一起勇敢的面對人間經(jīng)歷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
小時候,人們問我長大后想做什么,我寫下了喜悅,他們告訴我,我理解錯了題目,我告訴他們,是他們理解錯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