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卻沒有工作,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一個叫家的地方找不到養家糊口的路,找到了養家糊口的地方卻安不了家,從此便有了遷途,便有了像我一樣的人……
今天是正月初六,春節前期所有的準備和情愫隨著年的尾聲,也已經釋放完了。然而,我卻沒有一絲一毫的輕松和愉悅,我不知道是年的無奈還是人的無奈,總之,生活就這樣的一年一年在糾結、盼望和等待中過了,過了今兒的年,明兒的年,過了無數個年年的年,到了今天,本因愛胡亂寫的我,今年卻沒有一個字的年語文字,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是年辜負了我,還是我辜負了年,總之心中有一股淡淡的莫名憂傷,有一種過不去的年事,我不知道是今年的年是這樣?還是年本來就是這樣?一個過年時節,我還是沒有想明白。
我曾因回不了家過年而寫過“年就是家,家就是年,”過年只有回到家才叫著年,可我今年回到家了呀,一樣一樣的糾結,一樣一樣的恐慌……
年夜,相對于家是冷清的,二個人的年,年夜飯,怕是從出生到今年才有的,這種氛圍下,人特別的想年少時一家在一起的感覺,父母已離開好多年了,從來沒有這樣的想著父母。
我們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有過自己的童年,都有過年少時隨父母過年時的那種幸福快樂,可我的孩子呢?我孩子的孩子呢?我不知道他們在和我一樣的時候,是否會和我一樣的想過樣的問題,我可從來沒有少給過他們童年時過年的快樂時光……
我知道,相對于家,這個家,更多的時候我也只是一個挑挑客,常常言不由衷的回,又心有不甘的離開,常常的驚慌失措地像踏入了陌生的領地一樣,左看看,右看看,既是想回去,也融入不了的感覺一樣。
小時候,多么的想走出這個家呀,多想從這個自認為“蠻荒原始”的地方一步步走出去,去更大的世界探求,尋求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生活方式,然而,在外漂泊久了,才發現。我們努力尋找的,原來就是我們自認為蠻荒的原始的,現代文明除了帶給我感官和物質之外的豐富和滿足外,絲毫給不了我精神的慰藉和深層次的安全感。而這個家卻能。
站在已經搬遷后的新址,我努力的尋找著原來的家樣,也努力的尋找著自己和屬于自己的那個位置,努力的尋找著我到底是怎么樣的來的。
按照慣例,我還是去了我原來的家,也是我出生地的家,雖然沒有了土墻和斜夏房,沒有了當初房子的主人,沒有了炊煙繚繞,但味道還在,還和當初一樣,那口廣開的窯洞,似永不閉歇的眼球,一個勁的在打問我一樣,而我也已經不是幾十年前那個意氣風發、直接了當的清瘦少年了,留下的只有回不去,回不去了。
望著這里的一切,我知道,我所有的努力和堅持都無法使故鄉的秩序和關聯與我有關了,也沒有辦法融入和參與其中了……
我更知道,過年,其實就是一場遷徙,是用遷徙的方式藉慰那份失去的親情,當多少人把鄉愁和思念系給了遷徙,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熟悉卻又陌生的地方,回去后才發現,雖然故鄉還在,卻物是人非……
也許是家拋下了我,也許是我拋棄了老家,也許是故鄉永遠的拋棄了我,也許是我永遠的失去了故鄉。到了這個節骨眼上,我還有什么話說……
也許是年想拋棄我,也許是年味里的年依然,依然是年,依然會年年有年,年年到來,只是不知道,今后的年里,別讓年再度的失落,去失落一個找不到年的人……
假如沒有了年,還有這樣的遷途嗎?還有這樣的過年?
融不進的他鄉,回不去的故鄉,已成為人生的辛酸……
只是在很多個很多個的夜晚,我會幻想回歸到故鄉,回到父母在時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