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即是歸處,心安吧,我們又有太多的無奈,做了什么,難道都是心甘情愿的嗎?在現實中,很多不是我們理想中現實。
處處是困頓,時時煩惱,生活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哪來的心安,所謂“心安”,似乎也只有改了無數遍的設計方案終于通過了,談了很久的客戶終于下單了,拖了又拖的工資終于如數到賬了,那一刻,懸著的一顆心貌似才能體會到片刻的安心和踏實吧。
人生苦。人生還真的是苦,買房的壓力就足以讓千千萬萬的蕓蕓眾生苦不堪言啦,曾記起有個新聞,說的是某樓盤開售,工作人員為了方便直接讓買家入場,但悲壯的一幕出現了:砰的一聲響,入場的門被洶涌的顧客瞬間擠爆,其中有人被絆倒,其他的人還視而不見又爭先恐后的往里涌,場面一度失控......社會的角色,職業的困惑,買房的壓力,讓人常常迷失自我,看不見自己的心,那我們應該怎樣立足這個社會修一顆禪心,樂得一個心安自在呢? 這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僧人問慧忠禪師:“怎么可以成佛?”南陽慧忠微笑著說了四個字,:“放下,忘掉。”僧人又問:怎樣才能物我兩忘?
慧忠禪師依舊笑答:“超越一切,無欲無求!”
僧人再問:“佛是什么?”
慧能禪師揚眉大笑:佛就是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想一念,你就是佛!”
其實真正的佛就是你自己,你就是佛,現在生活中那多苦難和煩惱是因為我們往往忘記自己也是有佛心的,為什么那么多人不快樂,不幸福,那么多人活的很累,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不是因為不聰明,不努力,僅僅在于我們缺乏佛的禪意.禪說:“機關算盡賺來廣夏萬間,不過眠一席之地,耗心竭智爭得鐘鳴鼎食,無非食一日三餐。”一有時間就多聽聽自己的心吧,心會告訴你,什么是心安?心安既是歸處!人生就像這山山水水,總是山里來,水里去,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世事無常,喜怒哀樂,但只要心安,就會在這山山水水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歸屬。
人活著,就是要內心安穩,只有這樣,才能感覺到幸福。是的,人生難得是心安,誰說不是呢?
東坡先生有詞云:“此心安處是吾鄉。”誠然,人生無常,心安便是歸宿。
何謂“心安”?我理解,就是問心無愧,心安理得,走光明的路,唱溫暖的歌,做干凈的人,心里沒有虧心的事、沒有后悔的事、沒有糾結的事,心地湛然,坦蕩自在。如果患得患失,心浮氣躁,人生就會疲憊不堪、了無生趣。唯有保持一顆寧靜的心,不為權勢、富貴等浮云遮眼,不為名利、美色等亂花迷眼,活得率真,活得泰然,活得喜樂,才能真正求得一個“心安”。
人生最大的不安,莫過于貪婪和追求完美。須知,我們的生活里不全是春天,每個人的一生都注定要經歷風霜雨雪,跋涉坎坷泥濘,品嘗酸甜苦樂。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變幻莫測、不知所終的夢幻之旅,從一個夢想開啟另一個夢想,從一個遠方走向另一個遠方。生命中有太多的不如人意,誰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要懂得隨遇而安、恬淡知足,樂于接納生活中的缺憾和不完美;學會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做到得失隨緣,苦樂隨緣,隨遇而安,忍著疼痛奔跑,含著淚光微笑,努力成就隨緣人生的怡然境界。
唐代有位禪師曾說過:“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人們本自天然、不假雕琢的真心,就是“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的光明性,就是“從心所逾不越矩”的日常言行舉止。所謂得道即安心。心安了,便是道,心不安,便沒有道。道的真諦不在于萬法圓融,而在于氣定神閑、淡泊寧靜。真正的寧靜,是雜處鬧市而不覺煩躁,獨處陋室而不覺孤寂,不是身處深山,被景色所安慰。后者的靜,是外物帶來的,前者的靜,才是發自內心的。那些以為只有到深山老林才能找到清凈的人,是不可能寧靜的;那些認為必須去深山古寺修煉才能得道的,是不懂得道的。真正的道,是安放自己的心,而這份“心安”,則來自于自心內在的力量。
人往往是擁有了一切,卻不能擁有自己;找到了一切,卻無法看清自己。這是何等的苦難和悲哀啊!人最大的智慧和成就,不是弄清世界,而是認清自己;最大的財富,不是賺得金山銀山,而是收獲生命的價值和喜悅。
人生百年,猶如一夢。我們的目光可以不去觸及遠方模糊的未來,但不能不明白這一生應當怎樣度過。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當下,活好現在。昨天是歷史,明天是未知,今天是恩賜。唯有把每一天都當作嶄新的一天,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安于當下,才能走好未來的旅程。倘若連今天都過不好,又談什么明天和未來?倘若連今天都過不好,那留戀昨天又有何用?
“心系當下,由此安詳。”“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但我們很少會真心投入此刻。相反,我們喜歡追逐過去或憧憬未來。我們常以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實我們一直以來都甚少與自己真正接觸。我們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憶和明天的夢想。唯一去與生命重新接觸的方法,就是回到目前這一刻,你才會覺醒過來。而就只有在這時,你才可以找回真我。”
發現自己,認識自己,肯定本真,調伏自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是提升精神生活,成就圓滿的人生,而不是向外去尋覓一個精神法界,實際上,也沒有一個外在的法界可求。反觀世人,大多不愿意做真實的自己,而是一心希望成為飛黃騰達、眾所羨慕的人。因此,人們愈往外求,離道就愈遠,愈努力認真去求得別人的羨慕,就愈是否定內在的真我,從而使自己更煩惱,更疲于奔命,更空虛,更不安。
“青山原不動,白云自去來。”人若能回歸自性,向內尋求,找回真我,不被任何外境拖著走,真正做到“心安”,那么,自己便是“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的無限風景,此時,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是旖旎風光。若要靠外援才能獲得心安,那么心還是沒有安,即使身處風景幽美之地,也只不過是短暫的安寧。一旦時過境遷,那大批的煩惱仍然會如影隨形、接踵而至,重新占據我們的內心。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因為心安,所以怡然自得。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心安、怡然、恬淡地活著,不為情困,不為名累,不為利驅,不為物役,無憂無慮,無牽無掛,淡定從容,自由自在,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