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依據變化了的國內國際環境,著眼于完成中華民族巨大復興我國夢而提出的經略周邊、聯通國際的戰略設想,反映了咱們黨對我國將來展開格式的運籌帷幄和對國際經濟展開形勢的深入洞察,具有嚴重的經濟、政治、交際含義。“一帶一路”戰略設想為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外敞開水平供給了廣大的戰略渠道,對內能夠構成區域協作新格式,對外則能夠構建區域協作新模式,從而為推進區域協作展開指明晰方向。
“一帶一路”倡議在國際上的熱烈反響更是中國領導力、感召力的鮮活寫照。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我們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
地球已經變成“地球村”,但文明的沖突與融合仍然并存,有人認為“并育而不相害”,有人卻秉持“文明與野蠻”二分法。不同文化觀念引發的博弈與合作,在深層次上影響著世界走向。當經濟全球化讓人們利益相互交融、社會信息化讓整個地球安危與共、世界多極化讓國家關系興衰相伴,尤其需要一個文化多元時代的到來。當此之時,正需要再次開啟絲綢之路開放包容、互補共贏的古老智慧,激活絲路精神這一人類共同的精神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