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詩宋詞中寫桃花的詩詞很多,但能讓人讀出桃花盛開時節那種充滿鄉村野趣,動感畫面十足的則不多,張志和的這首《漁歌子》,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水鄉春汛圖。
煙雨迷蒙,春風沉醉,清澈的苕溪水位陡漲,水中肥美的鱖魚不時躍出水面,讓垂釣的漁人笑逐顏開,多么有情調啊。而苕溪兩岸,紅艷艷的桃花正臨水而開,那一樹樹粉嫩的花朵,掩映在新綠叢中,就像一個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在風中巧笑嫣然,更為野趣的水鄉涂上了驚艷的一筆。
陽春三月,桃花吐妍,總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就象《漁歌子》為我們翻開的一頁,不由你不深入。
那蜿蜒而上的溪水里,一定落滿了粉色的花瓣吧,那粉紅色的花瓣上,是否住著未完待續的故事?那穿梭而過的小舟上,除了頭戴箬笠,身穿蓑衣的漁人,是否還有衣袂飄飄的雅士,在彈奏一曲高山流水?河岸的桃花樹下,會不會也有如花似玉的女子,為前來討水的男子端上一碗親手炒制的龍井,而那一眼溫柔的顧盼里,除了人面桃花相映紅,是否再沒有了人面不知何處去的寂寞惆悵?
桃花開在春風里,一見桃花就想你,桃花迎風輕搖曳,風吹桃花就著迷。說起桃花,最容易讓人想到的,就是愛情了,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份溫柔的情愫吧,誰都無法抗拒真情,誰也不能停止懷念,很多時候,愛的癡狂,終成俘虜。
其實將愛情與桃花聯系在一起,并不稀奇。一首《桃夭》,便是利用桃樹的三變,將桃花和愛情作了生動的比喻,在祝福新娘婚姻生活幸福美滿的同時,不忘囑咐其宜家宜室,弘揚美德,為現實的愛情唱出了最美的贊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清代姚際恒《詩經通論》:“桃花色最艷,故以取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想想也是,春天的枝頭上,生長著無數春花,姹紫嫣紅,百媚千嬌,可是唯有桃花,被冠以愛情的名字,甚至還有此說,春暖花開的日子,單身男女到桃花樹下走一走,就能沾上桃花的喜氣,或者交上桃花運,成就一樁美好的姻緣。可見桃花在世人心中,何等香艷。
艷若桃花。人們總喜歡這樣來形容面容嬌好或者氣度非凡的女子,可是有時卻又因為她的太過美艷,而心生妒意,似乎一說起桃花,便惹來非議。有人說它輕浮浪蕩,有人說它無羞無恥,有人說它一副不要臉的賤相,有人說它媚俗到要命,可是桃花果真如此嗎,或者說美艷的女子,果真是賤與媚俗的嗎?
其實不然,艷俗的,恰恰是人心。
李香君血濺桃花扇。這個秦淮八艷之一的女子,出生官宦之家,有著傾國傾城之貌,因家道中落,自幼隨養母飄泊異鄉,淪為藝妓。李香君精通音律詩詞、絲竹琵琶,尤擅南曲,歌聲甜潤,深得四方游士追慕。十六歲時,在秦淮河畔與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復社領袖侯方域相識,彼此一見傾心,墜入愛河。
雖然從小生活在風花雪月的場所,可是李香君的內心卻十分的善良與純潔。與侯方域梳櫳之日,因拒收人品低下的阮大鋮贈送的豐厚妝奩,被阮大鋮懷恨在心。
弘光皇帝即位后,受重用的阮大鋮趁機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他鄉,轉而又慫恿皇帝身邊的大紅人田仰強行迎娶李香君為妾。為了堅守自己的愛情,李香君不惜以死抗爭,血濺侯方域所贈的提詩扇。那點點殷紅,最終被朋友畫成一樹桃花,朵朵都是高貴的情操,朵朵都是愛的語言: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讀紅樓,最讓人感動的便是寶黛的愛情了,而紅樓的愛情正是由一樹桃花拉開的。
正當三月中浣,沁芳閘橋邊桃花樹下,那落的滿身滿書滿地皆是的桃花,那一對共讀西廂的璧人,那一雙脈脈深情,愛憐有加的眼神,就這么牢牢地霸占了我們的心,成為了無數人溫柔的想起。
對于愛著春天的人來說,水靈通透非桃花莫屬,對于熱戀中的男子來說,傾國傾城,非心儀的女子莫屬。在仙界,黛玉是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被神瑛侍者溫柔地呵護,落入凡塵,她是大觀園里嬌嫩的桃花,一樣需要春風溫柔地呵護。那一句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是愛情最初的表白,也是黛玉心中深藏的秘密,可是這個世界上,哪里才有夢想的天堂,哪里才是溫暖的歸依?
“弱柳怎經風和雨,我為姑娘身擔擾。”這是位卑言輕的鴛鴦的勸阻,也是紅樓悲情落下的帷幕。寶黛的愛情,終究敵不過世俗的掌控,黛玉這朵粉紅的桃花,注定要在凄風苦雨的夜晚,獨自離去,獨自凋零。
“花榭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一曲葬花吟,唱盡了多少人生的悲哀。而“天盡頭,何處有香丘?”一句深深的叩問,又揭開了人生多少的苦痛,無處話凄涼!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滿喉,瞧不盡鏡里花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挨不明的更漏,啊……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美到極處,便成蒼涼。或許這就是桃花的宿命。清代學者李漁曾說:“色之極媚者莫過于桃,而壽之極短者亦莫過于桃。”想必桃花在展顏的一瞬間,就已經燃盡了全部的生命。
胡蘭成說,桃花難畫,是因為她的靜,而在我看來,桃花難畫,除了表面上的靜,還有骨子里的動,那搖曳生姿的閑雅姿態,是欲語還休的極端渴望。
“愿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是新婚之夜,胡蘭成親筆續在與張愛玲合寫的婚書上的字句,這個真誠而又美好的愿望,同樣也是才情女子張愛玲內心深處最強烈的渴望。可是人生充滿諷刺,再大的誠心也換不回一句深深的懂得,對于一心只專注于畫桃花的胡蘭成來說,那一紙信誓旦旦的婚書,到最后只不過是一攤被風吹干了的的蚊子血。
他們曾經深愛,都曾把對方視為天人,可是逢場作戲的愛情,又怎會有圓滿的結局。只是苦了那個為愛情不惜低到塵埃的女子,即便是眾芳之中最為耀眼的一朵,也注定只是凄絕的一朵,終究喚不回浪子粗鄙的本心。而這朵嬌艷的桃花,注定要以決絕的姿態,在他的面前枯萎老去。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可惜狂風吹落后,殷紅片片點莓苔。
是啊,春天的信箋里,寫滿了桃花的詩行,如果它的深情,是用來被辜負的,那一定是極為不堪的。如果它的嬌媚,只讓人想到了無恥與魅惑,那一定是荒唐的。桃花最美的存在,是讓人覺得此生靜好,才會如此誘惑著你,只想和一個人相守到老。
相信每一朵桃花都清若流水,不然又怎能捕獲桀傲的靈魂,看那一樹樹迎風招展的桃花,會讓人不由得想起那首著名的《桃花庵歌》,想起那個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的江南才子,想起那個也曾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曾醉倒在煙花柳巷的第一才子。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桃花一旦沾上了仙氣,就有了與眾不同的氣質,正如狂放不羈的唐寅,甘愿拋卻繁華,老死在桃花樹下,將車馬權貴視如塵土,將酒盞花枝奉為天人,在空寂微涼的春中,用灼灼桃花建起一座任由心靈漫步的桃源,用錚錚傲骨抒寫出穿越時空的人間最美。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也許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燈火闌珊處的故事,在驀然回首的瞬間,被和煦的春風翻開,順著故事清晰的脈絡,走進桃花灼灼的小徑,與滿心的歡喜重逢在一起,風月正娟然。
桃林深處,風也悄悄,雨也悄悄,而所有的一切自會來與你癡纏,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作者簡介:婉約,本名:沈莉,浙江杭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