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欞上有一絲曙光,窗外的竹子被風吹得沙沙響,關掉被窩里的手電筒,還沉浸在故事的凄涼結局中,枕巾被淚水浸透。又是一眼未眠,昨天看的《飄》又長又吸引人。合上眼,想靜靜地睡一會,卻聽見房門被輕輕推開,母親躡手躡腳地走進來。母親是來取米的,家中七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妹妹加上我,一升半,堆得滿一點就可以了。聽到窸窸窣窣的兩小下,然后又聞到一股酸酸的咸菜味。一會兒,房門又被輕輕掩上。陳舊的木板門,還是忍不住發出兩下吱呀聲。
多年以后,當我坐在窗明幾凈的辦公室,聽到那些肆無忌憚關門的哐當聲,或是書本重重地砸在桌面上的啪啪聲,不禁皺起眉頭。留戀,留戀那些年的清晨母親帶給我的溫馨。多年以后,我走上工作崗位,我總會微笑著面對我的學生,告訴他們,“教室很安靜,開門關門時,請輕一點;討論問題時,請輕一點。你的修養就在你的舉手投足之間,不要驚擾了他人!”
老屋的很后面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見底,河床很矮,兩岸砌有一丈多高的石壩,石壩的上面是田地。河中間有大大小小的石塊,大的像山丘,小的模樣可人的,就被搬來擱置在河邊當洗衣板。
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跟著母親去河邊玩。但去玩不是沒有限制的,母親只有一條規定:大人說話,小孩子不許插嘴。要是亂說話,以后就別想跟她去河邊湊熱鬧!那好吧,我就站在河岸或爬上旁邊的大石塊,看大媽大嬸們一邊洗衣,一邊說笑;看小魚小蝦在石縫間鉆來鉆去。倦了,就躺在石塊上,大山里的天空很小,卻很藍,就如山里人質樸純潔的心靈。
再大一點,可以幫母親提裝衣服的小水桶了,有時也洗洗毛巾和襪子;更多的時候,是光著小腳丫在水中捉小魚小蝦,每次一只都還沒抓著卻蹚洪了河水,就被洗衣服的笑罵著趕上岸。
后來,再大一點,家里農忙時期,洗衣的重擔就由我一人完成。在眾多大媽大嬸之中,我可是很獨特的小鮮肉,一邊洗衣,一邊沉浸在與自己的對話之中,全然聽不見周圍的家長里短,唧唧歪歪。
那時候,只是謹記母親的囑咐,認為女孩子就該如我那般靦腆文靜。經年之后才明白母親的良苦用心——多思考,多做事,少說無意的話是做人之根本。她是希望我成為一個實在的人。
我們家是個大家庭,爺爺奶奶年老體弱,父親為了生計長年在外奔波,母親承擔了家里的所有農活,一邊還要陪伴我們兄妹三人。她教會了我們許多,教會了我們如何和人相處,教會了我們如何讓自己更優秀。農村人的勤勞、善良、堅韌,好像從來到這世間的那一刻我們便學會了。但她又教會了我們許多其他農村家庭容易忽略的習慣。
“五一”回家,因為行程匆匆,住一宿就要回來,說好了第二天不燒早飯,母親卻在天不亮就起床準備好了早餐和幾盆蘭草。母親笑著說,知道你們喜歡吃麻香粑,喜歡養蘭草,所以之前每次去山上都是左肩上的袋子裝挖的蘭草,右肩的袋子裝掐的麻香。母親邊笑邊說,我的心里卻酸酸的。長大了的我們,每日都是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何時在意過身在故鄉的父母親是否真的過得好,可對于母親,兒女的幸福就是她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