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蒂固,年夜飯是最豐盛的,雞鴨魚,各式各樣,只要能做出來的,都恨不得搬到餐桌上,甚至都覺得桌子太小,不夠擺放,要分批上桌。米飯要燒很多,足夠七天的量,并美其名曰年年有余。
小時候,看見滿桌子的美味佳肴,無以言表的興奮油然而生,于是敞開肚子,充分利用肚子的每個角落及結締組織的拉伸,盡量塞更多的食物。畢竟在物質匱乏的日子,又有幾個孩子能抵抗美食的誘惑。記憶里,大年初一,我有好幾次都拉肚子,甚至最嚴重的一次,居然弄臟了新年特制的新衣服,對此,心存不安,怕新年第一天生病,帶來一年的不如意,于是,在惴惴不安中渡過了一天。其實,大人也難以抗拒的,常聽說有人對元宵的癡愛,每次除夕日,都會吃好幾碗。然后流傳開來,說誰誰吃了多少湯圓,不以個數計,而只能用碗,或者盆來計量。可以想象,哪些難以消化的油脂,蛋白質在有限的肚子里,怎么掙扎,消化系統如何竭盡所能,去完成工作使命的,實在不敢想。
那滿滿的一桌美食,辛辛苦苦,用心烹制。都是用平日里最好的素材,最優質的調料,技藝最好的廚師。由于大量的剩余,是斷然舍不得丟棄的,接下來,剩菜的就成為接下來幾天的食材。剩菜味道大打折扣是不容置疑的,反復翻熱,菜品質量下降很多。到了初二,一般會輪流拜年,哪些輪到最后的親戚家,菜有時候會變質,只能在嘆息聲中不得不丟棄。不舍,卻也無奈。本來有勤儉節約美名的人兒,在這場年夜飯的盛宴中,不得已,違心的做了一次土豪,大魚大肉丟棄到垃圾堆里。不僅損失了食物 ,還讓自己的美名遭到了挑戰,可惜,可嘆。
多少年以來,一直也沒發現,年夜飯有何不妥。時至今日,看過無數的美食家對于營養學的研究,對于剩飯,剩菜不僅是營養的丟失,甚至會導致某些嚴重的疾病。加上剩菜剩飯味道極差,即使最鮮美,可口的食物,一旦沾上剩字,便只能淪為充饑,填肚的過期食品。從此,便對剩菜避而遠之,寧愿餓肚子也絕不屈就。從理性的角度,畢竟一場大病的花費,是遠遠超過剩菜剩飯的價值的,加上,處于物質及其豐盛的今天,營養過剩,三高人群,減肥之聲不絕于耳。人們已經完全不用擔心營養的缺乏。
久而久之,就在腦海中醞釀了一個想法,把精細化管理的思路運用到家庭的廚房管理上。從買菜的環節,精準計劃菜量,根據經驗,規劃燒菜量,寧愿差一點,也不要多一點的思路。把每一頓都不剩菜,作為廚師的考量指標之一。當然,能做到恰到好處,是非常之難的,由于影響的因素極多,廚藝,食客的心情,口味,如果是家人,熟悉的的緣故,大多情況下處于可控的。一旦遇到新的客人,就不好預算了,如果少了吧,按照中國的傳統風俗,會被認為是待客不周,也是可能的。
最近看過日本的美食,它們講究的是食材的鮮美,優質,多樣化,量少而精致,只要能滿足人體營養只需,吃身體需要,而不是暴飲暴食,無謂增加身體的負擔,讓身體始終處于一個良性循環中。一看見,就喜歡得不得了,精致的菜品,豐富的營養,正和我的飲食理念不謀而合,中國的飲食豐富多彩,源遠流長,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對于年夜飯,是不是可以改一改了呢?
誠然,年夜飯承擔著無數的使命,豐盛一點無可厚非,但是能不能稍作修改,比如:品類多,就量少一點。比如:精品,珍品多一點,來彰顯團圓的隆重,但是量也是恰到好處,保持食材的鮮度和營養的不流失。
年夜飯,經久流傳,綿綿不斷。時代進步,人們物質生活富裕了。常常面對大魚大肉卻食之無味,喜歡蔬菜,五谷雜糧。如果年夜飯能能順應社會的進步,改為簡餐,抑或改成精致而珍貴的菜品,不僅不會辜負年夜飯的重任,說不定剛好迎合新新人類的需求,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