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七日,上海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因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在回家途中,車子經過高架橋時,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媽媽將車子停在橋上,然后對孩子進行說教。或許是言辭過激,孩子一時氣憤,打開車門,從橋上跳下,身亡。
他的媽媽,因為猝不及防,沒有抓住孩子,眼睜睜看著孩子從自己眼前跳下,崩潰的跪在地上,雙手錘地痛哭。
此時說什么,都顯得蒼白。責怪誰,也已經無濟于事。此事發生后,網上沸反盈天,大多數都在責怪孩子,謂之現在的孩子,太過脆落,死了倒好。
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出于什么心理,才會有這些荒謬言論。一個這樣小的孩子,為什么能夠如此決絕的從橋上跳下,那一刻是什么東西賦予了他這樣的勇氣。人都是畏懼死亡的,僅僅是幾句口角,是不大可能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決絕的選擇。
大體是,心中委屈,不被理解。抑或長久積蓄的怨懟,在某一刻被一顆火星點燃,才最后爆發。
我們都是從兒時走過來的,沒人比我們自己更加理解,孩子渴望被父母,鼓勵,理解的心理。大體,許多人都有同樣的經歷。兒時,一些好奇心,或者一些邀功心理,卻遭父母的冷言相對。那種滋味,或許許多年后你依然記憶猶新。
大體,許多父母都是如此。在經歷了社會的洗禮,體會了生活艱辛,都覺得社會殘酷。然后孩子成為了許多父母眼中另一個自己,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彷如提線木偶,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尊,不需要尊嚴。可是人力有時窮,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為,父母眼中那個自己。
或許這里面有中國人固有的思維作怪,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生孩子在潛意識里,成了一種目的。“有道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多么生動形象啊!
孩子是永遠追尋父母的背影的,推己及人。當你決定生下他(她)時,請你想清楚,自己是否準備好當個合格的父母。如果你是愛自己的孩子的,那么請別讓你的這份愛,變成孩子的負擔。
悟空傳中有句話,“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
現實是,我等生來并不自由,但是希望我們從出生開始就在不斷的走向自由。